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画书《年》,了解关于“年”的民间传说,初步理解中国“年”的含义。
2、知道大家庆祝“新年”是因为:“年”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乱发脾气,到处吓人,决定做一个讨人喜欢的“新年”。
3、感受故事中浓浓的中国情、中国味。
活动准备:
1、一本大书。
2、和幼儿人数一致的图画书。
活动过程:
1、由主人公“年”,引出整个故事。
展示书中P2的“年”的形象,引出故事:这么开心、热闹地过年,而“年”竟然是这样的形象,为什么呢?原来这里有一个奇怪而有趣的故事。
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人物和情节:
“年”是一只怎样的怪兽?(长得比狮子还大;跑得比风还快;叫起来比打雷还响。)
“年”为什么憋不住了?跑进村子,把村子变成了什么样?通过理解“没有朋友,没有人说话”,了解和体验“孤独”;通过阅读书本P6-7,感受和掌握词语“空空荡荡”。
2、引出故事的第二部分。
(1)展示书中P10-11,引出问题:留下一位老爷爷,一位怎样的老爷爷?(把炉火烧得旺旺的,把红棉被裹在身上。大声唱着歌,还把铁锅敲得哐当响。)
(2)“年”看到这样的老爷爷怎么样了呢?(一口气逃回了深山。)
3、揭示故事结局(第三部分),引出故事主题。
(1)人们回到村子发现了什么?怎样庆祝?(挂上红灯笼,敲锣打鼓来庆祝。)
(2)“年”看到了,怎么想?(自己不该乱发脾气,到处吓人,要做一个讨人喜欢的“新年”。)
(3)人们为了庆祝“年”的改变。从此以后每年这个时候就会穿上红棉袄、挂上红灯笼、贴上红春联、敲锣打鼓放鞭炮,还有团团圆圆吃年夜饭,来迎接新的“年”。这就是过年的来历。
4、让幼儿自由阅读图画书,和同伴交流对内容的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