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初步感知等分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探索不同材料四等分的方法,发展幼儿的目测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正方形纸若干、剪刀。
2.相关PPT一份。
3.各类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正方形纸,尝试四等分。
1.提出问题
教师:“今天小熊过生日,熊妈妈做了一个大蛋糕,小熊想和老鼠、乌龟、狐狸一起分享,可是4个小动物该怎样分呢?小兔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教师:“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正方形的纸,请你们折一折,剪一剪,把它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2.幼儿尝试操作。
3.交流操作方法。
教师“你是怎么分的?”(幼儿讲述,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说出3种不同的折叠方法)
教师:“怎么知道分出来的四份是一样大的?”(比一比,重叠)
(一种方法介绍完后出示相关PPT再次展示四等分方法)
4.小结:
教师:“像这样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四等分出来的每一份都是一样大的。”
二、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再次尝试
教师:“把正方形进行四等分有几种分法?请你试一试刚刚没有用过的两种方法,拿出两张纸,再分一次。”
教师:“把你分出来的四份拼成原来的形状,找一找,里面有没有什么秘密?” (幼儿大部分完成时)
2.小结: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教师:“四等分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图形相比,原来的大,分出来的小。”
三、尝试将实物进行四等分。
1.PPT展示相关操作材料,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教师:“每个小动物都吃了一块蛋糕,可开心了,谢谢小朋友!”
教师:“瞧,小熊家还有一些东西,还要请小朋友来进行四等分,这些东西不能折,我们怎么把它们进行四等分呢?请你去试一试。”
2.讨论
教师:“你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
(绳子:对折、剪开,再对折,剪开;火腿肠、百叶、香肠:目测找到中间,分开后再寻找中间进行等分;糖果、书本:用数一数的方法来进行四等分;米、水:先每个杯子里倒一点,再慢慢添加)
3.小结:“除了折叠,我们还有很多方法进行四等分,小朋友要多动脑,就会发现更多的好办法。”
活动延伸:
教师:“今天我们帮了小动物们这么大的忙,它们可开心了,可小乌龟想把它分到的一份再进行四等分,你们还会分吗?下次我们再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