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在表达中初步了解中西餐文化的不同。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食物的外形特点。
3.能用肢体模仿不同吃法的动作。
活动重点:在表达中初步了解中西餐文化的不同。
活动难点:用肢体动作表现食物的外形特点,能用肢体模仿不同吃法的动作。
活动准备:
菜篮子、自制的食物(鸡腿、面条、比萨、鱼、汉堡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戏剧游戏“买菜”。
教师拎篮子做买菜人,其他幼儿做各种菜的造型,走到谁的面前谁就做造型并说出菜的名字。教师做把菜放进篮子的动作,被“放”的幼儿就回到座位上,直到每个幼儿都“上位”(被放进菜篮子),游戏结束。
二、出示自制的美味食物,采用“雕塑家”策略让幼儿用肢体表现各种美食。
1.请一幼儿任选一种美食用肢体摆出此美食的造型。教师做雕塑家修整幼儿的动作,使其更凸显该食物的特征。
教师: 刚才买到的菜都做成了这些好吃的东西,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身体能不能摆出它的样子?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2.幼儿独立或与同伴合作用肢体摆出食物的造型。教师做摄影师拍下幼儿的美食造型。
三、选择自制的、有代表性的食物(汉堡、面条、鸡腿、鱼、匹萨、牛排),让幼儿表演吃此类食物的不同动作。
1.出示食物(或其仿真物),幼儿表演吃食物的动作。
教师:你们吃过些食物吗?用到了什么餐具?是怎么吃的? 请你用动作告诉我们,让大家猜猜看你在吃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用夸张的动作表现吃不同食物的动作。(啃鸡腿、挑拉面、切比萨和牛排、夹菜、喝汤、手抓汉堡)
四、结束:戏剧游戏“餐后清洁”。
教师请多个幼儿扮演服务员,到每个幼儿面前做收餐盘的动作,然后做倒水、发餐巾纸的动作请每个幼儿漱口、擦嘴。
延伸活动:
在手工区放置一些一次性纸餐盘,让幼儿装饰餐盘,并在餐盘里添画美味的食物轮廓图。
活动建议:
1.活动前可自制各种美食,开展美食街的游戏,既给了幼儿游戏的机会,又为幼儿的戏剧表达提供了材料。
2.第2环节中,教师用“雕塑家”策略的目的是示范。当幼儿学会用肢体表现美食的造型后,教师可不必修整幼儿的动作,而是以摄影师的身份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