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了解竹桥的形状、特点,能用身体表表现竹桥的摇晃。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两人合作表现竹桥,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了解竹桥的形状、特点,能用身体表表现竹桥的摇晃
活动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两人合作表现竹桥,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竹桥的图片。
2.细长小棍若干,道具“河水”(长的蓝色绸带或两根长绳)。
3.风声音效。
活动过程:
I.引入: 戏剧游戏“找朋友”。
教师(唱):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幼儿一边唱,一边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2.教师出示竹桥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竹桥的特点。
教师: 河边有座小竹桥,你们看一看,小竹桥是用什么做成的? 走在小竹桥上会有什么感觉? (摇摇晃晃等)
3.教师启发幼儿表现摇晃的小竹桥。
(1) 个体自由表现,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教师: 你们用自己的身体当作竹桥,学学摇晃的小竹桥。
(2) 合作造型。
教师: 小竹桥一头在河水这边,一头在河水那边。你们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搭建一座小竹桥吗?
(3) 教师在地面上提供“河水”道具。幼儿两两合作搭桥,身体不能接触“河水”。(可以双手拉、单手拉、也可以利用小细棍加长“竹桥”长度)
(4)在大风、小风的音效中,教师扮演风婆婆,在幼儿中间穿梭,并说“风大了,风小了,风停了”。幼儿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控制“竹桥”摇晃的幅度。
4.结束: 放松游戏“竹桥上面摇啊摇”。
幼儿假想自己站在竹桥上,两只手扶在绳子上,轻轻地摇摇头、肩膀、腰、腿,逐步从紧张变得越来越放松。
活动延伸
幼儿变换合作伙伴,再次搭建小竹桥。
活动建议
1.在合作“搭桥”的时候,教师应提醒幼儿动作幅度不要过大,不要用力过猛,注意安全。
2.能力强一些的幼儿可以使用小细棍,能力稍弱的幼儿可以用双手拉或单手拉的方式共同搭建小竹桥。
3.教师在选择细棍时要注意其长短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