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活动设计>>文章内容
社会活动:我是一只小小熊(小四班 朱老师)
发布时间:2018-03-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活动内容:我是一只小小熊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不同特点的小熊。

2.能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表现生活中的小熊(比如小熊吃蜜糖、睡觉、玩游戏等)。

活动重点:能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不同特点的小熊。

活动难点:能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表现生活中的小熊。

活动准备:

1.小熊头饰人手一个。

2.反映起床,吃蜜糖、上幼儿园、游戏、睡觉等场景的图片。

3.舒缓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引入: 戏剧游戏“找小熊”。

幼儿带上小熊的头饰,扮演小熊,教师扮演熊妈妈

小熊唱:“我是小小熊,我是小小熊,今天我们真高兴,要和妈妈做游戏,找个地方躲躲好,妈妈妈妈快来找。”小熊找个隐蔽的地方躲好。

妈妈唱:“我的小小熊,我的小小熊,我的小熊快躲好,一会妈妈就来

找,找呀找呀找呀找,小熊找到了。我的小熊在哪里?”

小熊:“妈妈,我在这里。

小能回到妈妈的身边。

2.让幼儿表现不同形态,不同性格特征的小熊,并想象生活中的小熊。

(1) 幼儿用肢体表现不同的小熊造型。

教师: 你看到小熊时,有什么感觉? 如果你是小熊,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小熊? (可爱的。乖乖的、胖胖的、懒懒的,健壮的)

教师运用“雕塑家”的策略,调整幼儿做出的各种姿态,帮助幼儿更形象地表现小熊造型

(2)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表现小熊的生活情景。

教师: 小熊早上怎么起床? 它吃蜜糖时是什么样子的? 它怎么去幼儿园?

它在幼儿园会做什么? 它怎么睡觉呢?

3.结束: 放松游戏“小熊要睡觉”。

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下,小熊和奶妈巴随音乐摇晃身体,慢慢进入梦乡。
活动延伸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放置小熊的头饰,供幼儿在游戏中自主表演
活动建议
1.“找小熊” 的游戏中,教师扮演能妈时要投入,及物服的幼儿,带动幼儿入戏。
2.在表现小熊的不同造型时,教师要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小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