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有个小问号》是主题中的一节语言活动,这首儿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爱学习、爱提问、善于
动脑的小男孩的形象,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节奏押韵。儿歌的教学,往往只注重幼儿听、说能力的培养
,有时也会采用画一画、演一演等形式,但大多数的儿歌教学游戏性不强,学习方式比较单一。本次活
动,我尝试改变常规的儿歌教学形式,以排图的形式来学习儿歌,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自主、更有趣。
开始部分,我出示“?”教具,提出问题“这是什么?这个问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发幼儿讨论,幼
儿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欣赏儿歌,学习儿歌内容。在示范朗诵儿歌后,我提出问题“刚才你们听到儿歌里说了些
什么呢?”鼓励幼儿用儿歌中的语句回答,根据幼儿回答分别出示相应图片内容,并与幼儿分句练习,
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很高。接着,我请幼儿根据儿歌具体内容进行排图练习,幼儿都
跃跃欲试。以排图的形式来学习儿歌,幼儿的学习变得更自主、更有趣。然后,我采用集体学习儿歌和
分组朗诵儿歌的形式带领幼儿朗读儿歌,幼儿情绪高涨。最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叫李苗苗小
问号呢?”再次引发幼儿讨论,通过讨论让幼儿乐意向小问号学习,感受小主人爱学习、善动脑的形象
特点。
第三环节的仿编把幼儿的主动性学习推向了高潮。大部分幼儿都能主动地把自己的名字和想要问的问题
编到了诗歌里面,“为什么小鸟能飞那么高?”“大树会呼吸吗?”“为什么小鱼要在水里呢?”“为
什么大象要站着睡觉呢?”……幼儿俨然都成了小诗人,在我的表扬下,他们更积极了。在这个环节中
,幼儿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他们不知不觉地就能学会诗歌的结构,创造性地进行表达。
本次活动目标明确,活动结构层次连贯有序,脉络清晰。教师语言简洁、精练,提问恰到好处,幼儿动
静交替,手、眼、口、耳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在听中想,玩中学,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活动的快乐
。
当然,本次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幼儿的倾听习惯不是很好,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应注意提
醒和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回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幼
儿的评价应更有针对性;教师对幼儿的表扬形式过于单一,仅用“好”“很好”来表扬幼儿,如果教师
在表扬孩子时语言更丰富些,相信幼儿的积极性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