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指南》早已经发到手里,但并没有真正理解《指南》对我们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我们仍旧让孩子在我们的带领下,集体性的学习着,每天和家长汇报的也都是技能技巧上的进步,很少提及孩子的情感,孩子的兴趣,只是让孩子像木偶似的任由我们摆布。通过这次“‘国培计划(2013)’——幼儿园示范性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学完《指南概述》以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想做深入研究或者说是想准确定位,应该抓住关键词。
指南是导向,而不是标准,无论是老师也好,家长也罢,要把《指南》当成一个参照,对于不符合这种发展参照的幼儿要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指南》很明确的指示给大家,教学内容很宽泛,教师要有宽泛的教学意识。
《指南》的核心理念是抓住了尊重一词。尊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尊重幼儿的经验。尊重其生活价值。
一、《指南》培训的目标和认识——“为什么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带着问题思考来学习《指南概述》,发现我国学前教育出现了很多令人忧心的现状,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成人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指南》的颁布将带领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引导家庭、社会的幼教价值观和方法,《指南》也恰逢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遍及全球的项目的契机。《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的颁布一方面是满足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另一方是一本师幼家长共同的成长册、备忘录、经验集。
二、关注的教师的操作性
随着深入了解,《指南》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又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这样细致地纵向深入,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时,有了具体、细化,有指向作用,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
三、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弹性空间和个性化环境,使他们在不同的水平上都能够得到提高。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变化是我们环境变化的立足点,提供环境为幼儿的活动需求服务。在活动中教师“隐身”在环境中,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担当的是观察、引导、支持的任务。活动环境在这样的教育思想的支持下,显现出灵活、生动、富于教育意义的、互动、深受幼儿喜爱的状态。指导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使我们少走弯路,不走错路。
《指南》不是尺子,不是筛子,更不是绳子。它就像一盏明灯,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它就像我们的良师益友,伴我们工作和孩子共同成长;它就像号角,吹醒了我们前进的航船。让我们借助这次“国培”的东风,继续认真领会,努力工作,共同开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