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研修沙龙>>文章内容
《走在教育的边缘》读书心得(虞老师)
发布时间:2014-10-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虞老师

《走在教育的边缘》这本书共分“坚持理想、沉思现实、叩问心灵”三辑。每一辑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能给人以灵魂深处思想的跳跃。这本书中的文章既有关于普通教育问题的思考,又有专门论及大学教育的篇章。他想要传达的理念是: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应有一种整体意识。

当我翻开这本书看到的第一句话“我们今天究竟应该如何做教师?”就把我深深吸引。作者认为这首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但不仅仅是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同时也是一种教师生命姿态的问题。当前师德建设要着力解决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敬业精神的养成。教师作为众多职业的一种,承担教师职业所寄予的社会责任,提高职业意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扎根教坛,启发诱导,积极进取,为人师表,立足岗位,奉献社会,这是师德建设的出发点,也是个人师德修养的切入口。(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门道,教师这个职业更复杂。教师的职业对象首先是人,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能简单、粗暴、武断地对待学生,不能限制、束缚学生的发展,要善于理解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宽容学生,并且有效地、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发展。(三)、教育观念的创新。教师一方面立足自身生活经验积累的同时,要积极接纳外在优秀教育理念,保持个人教育思想空间的源头活水,在个人教育经验与外在教育知识的不断交流碰撞之中,获得个人鲜活的教育理念的生长生成。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懂得:教师是通过学校这一专门的场所,教书育人,实现年轻一代的社会人,引导他们完成人生的启蒙。而教育的对象是孩子,是拥有无限发展可能的成长中的个体。教师要领悟为师之道,首要的就是去理解、发现、认识、关爱教师的职业对象。在教育实践中,要善于理解孩子,倾听孩子,发现孩子,宽容孩子,并且有效地、积极地引导孩子的发展。我们要让每个学生看到一生的希望,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爱,一个都不能少。偏爱一小部分学生,往往会伤害一大部分学生的心,严重影响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意志品质方面较差的学生,作为教师,不要歧视他们,相反给他们以格外的关照。而且,对于这些学生,激励永远比批评更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是至关重要的。公正地善待每个同学将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也将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书中说到:“敬业”是师德的起点,“乐业”是师德修养的根本与归宿。我觉得光“靠”教育而生存,教师可能很“敬业”,但未必会“乐业”;只有为教育而生存时,那么我们在“敬业”的同时,也必然是“乐业”的。因此,通过学习,我也在思考是否应该给自己定一个教育主线,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发扬自身的特点。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在我接下去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实现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