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对幼儿的观察和记录”的文章,我认真阅读了每一则观察记录,作为观察者的老师能抓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并用摄像机及时拍下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细节和过程,并不是观察完了事情就结束了,而是再针对老师对孩子的观察事件请专家,园长和其他老师进行观看录像并进行行为的分析解读,最后再由观察者进行反思,使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了教育理念,转变视角从而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更深入的认识孩子,了解孩子。
书中所写的这些观察记录都是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寻常小事,如:床下取鞋、剥糖吃等等,为什么在观察者的眼里会展现那么多精彩的画面呢,而且把孩子的活动表现分析得那么透彻,我想这主要原因是老师把孩子放在了心中,观察孩子的活动才会很仔细,有目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孩子的每一个动作的出现都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解读他们的童心,了解他们。
这使我想起了曾经对孩子们的观察记录,是多么的浮于表面,只是为了观察而观察,在记录时也会加入自己主观的想法,比较笼统的概述事件,仅仅关注了孩子们的活动结果,而没有细细捕捉孩子的动作细节和过程,完成任务了事。当我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想到天天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寻常小事很多很多。但是,我没能对幼儿活动的“寻常时刻”给与积极的关注。
有一次,幼儿吃的早点是牛奶、长鼻王。发现有的孩子拿到了长鼻王不会剥开包装纸,而没法吃到觜,有的即使会剥动作也很慢。我为了节省时间,让他们快点吃到点心,就一一帮他们将长鼻王的包装纸剥开。现在细细想来我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虽然目的是相同的,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吃到长鼻王。然而我这样做既剥夺了孩子们锻炼自身动手能力的发展,也错过了观察孩子剥包装纸这一过程的良好时机。这件事不正是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寻常小事吗?如果我不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并在孩子身上多停留点时间,去仔细的观察孩子在剥开包装纸的每一个细节和整个过程,事后再好好的重温,并与孩子进行交流,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当时的想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自己的观察和记录作出反思,从而改进自己的观察,记录能力。
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只有做到了积累观察和记录的真实个案,才能丰富观察和记录的经验。再学习如何站在理性的高度,对观察和记录的内容进行取舍。把幼儿观察记录做的真实而有价值,而不是流于形式。让我们借助观察记录这一载体,研究幼儿,反思自身,从而改进自己的行为,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