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早期教育从3-6岁向下延伸至0~6岁。由于0-3岁是婴幼儿大脑、身体动作、感知觉、自我意识等发展的重要时期。在3岁前,宝宝的脑部正飞速发育,在此时若能给予充分的刺激,将有助于宝宝的发展。因此,在这个阶段应该给予及时性的刺激,也就是提供适当的刺激以协助宝宝在该阶段发展;另外,还要训练宝宝学会一些必要性的能力,如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和他人相处的方式。教学活动也是遵循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设计。来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实现孩子学习、父母培训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教师、父母与幼儿进行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这也是亲子活动的最大特点,目的就是通过亲子间的互动游戏使我们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使我们的父母也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因此,目前以社区、家庭为基础的3岁前婴幼儿亲子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也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年轻父母认可和接受。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尝试开展0-3岁早教活动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老师针对这些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从中也获得了一些感悟,现叙述如下:
一、 让父母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健全儿童。
案例一: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利用孩子的休息日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亲子培训班,由于不太理解什么是亲子教育,目的也不明确。因此,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孩子表现不好,就会很生气地对孩子大声吼叫:“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啊?”孩子却在委屈地掉眼泪。
还有些父母呢正好一个相反,对孩子不闻不问,还说:“孩子还小呢,他会什么呀,长大了自然就会了。”
建议:在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极左极右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也是错误的。因为亲子教育是以老师、父母、孩子共同参与的形式,亲子活动不紧可以全面提高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还能进一步促进母子感情,使母子关系变得更加协调、温馨,使孩子得到顺利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父母要改变教育观念,真正理解亲子早期教育的目的。积极地配合老师参与活动,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我们父母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健全的儿童。
案例二:
在乾盛兰庭社区举办的一次亲子教学活动,我们老师惊喜地发现有一些孩子原来是爷爷奶奶陪同的,而今天却是由父母陪同而来。在活动中这些年轻的父母都非常地配合,带着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父母和孩子个个喜笑颜开。
在活动结束后,有些父母对我们老师说:“参加这样的亲子活动真是太好了,平时由于工作关系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互动,总觉得小孩子嘛不就是给些玩具让他自己玩玩而已。通过今天参与了亲子活动,早教的学问大着呢,老师教会了我们家长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游戏形式,促进和加速孩子身体、智能、语言、艺术、和社会情感方面的超常发育和发展。
收获:从以上两个案例看来,我们家长的教育观念已在转变,在亲子活动的体验中,不仅让自己学到了科学的育儿知识与方法,而且增进了亲子之情。我们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活动中,也意识到了要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及应掌握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因为,这不但能促进孩子从小形成健康的人格,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因此,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家长才能与其孩子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长。
二、 帮助父母正确选择符合幼儿年龄段的活动内容
案例一:
在一次教学活动中,老师带着孩子做“小手小脚”操,当老师带着孩子做小手操时,孩子们个个很开心,认真地看着老师跟着父母一起做拍手、上举、旋转、拥抱、躲藏等动作,活动气氛热烈极了。可是当老师带着孩子做小脚操时,孩子们跟不上也不会做了,学习兴趣顷刻间荡然无存,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做孩子也不再配合了。
建议:0-3岁是婴幼儿大脑、身体动作、感知觉、自我意识等发展的重要时期,早期教育旨在促进孩子这些方面的发展。婴幼儿喜欢自主、独立地参与活动,由于0—3个月的孩子就喜欢在自己眼前晃动双手、玩弄自己的手指。因此,对于两岁的孩子他们的手部肌肉动作发育已经比较完善,手部动作也比较灵活、协调,因此在做小手操时孩子们会做而显得很积极、很兴奋。他们的行为获得了自我满足。然而对孩子来说,游戏并不等同于单纯的游戏概念,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探索活动。在案例中所说到的孩子做小脚操时,孩子们跟不上也不会做了,学习兴趣顷刻间荡然无存的原因就是孩子的脚部动作发育还未完善,脚的动作缺乏灵活、协调性。为此,我们为他们提供的教育内容要适合于他们的实际水平,千万不要过难,当孩子一旦缺乏了自主感、成功感就会失望,甚至于放弃不再有学习的兴趣。
案例二:
由于孩子的脚部动作发育还未完善,脚的动作缺乏灵活、协调性。我们老师就把小脚操改为小脚按摩操,父母认真地跟着老师的指令和孩子有序的完成每一个按摩动作,孩子也非常配合,也显得十分开心,还不时地发出咯咯的笑声。
收获: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更换了适宜的教学内容,亲子活动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配合及良好表现就证实了这一点。医学表明:孩子的脚底有7200个神经系统,经常性做脚部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对孩子的脚部发育也很有帮助,同时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按摩的过程中更能增进亲子情感。
三、 有效指导父母参与亲子早教活动
案例一:
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孩子们拿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在玩着,还不时的和自己的父母说着话,好开心哦。可是,老师发现有个小男孩不言不语,她的妈妈无奈地看着儿子。经询问才知道,这个孩子有口吃的毛病,父母责怪了孩子后,孩子害怕又说错,索性就不开口了。父母真是着急啊。
建议:由于孩子有口吃现象,在说话时会出现语言中断、重复、不流畅。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在交谈时首先要消除孩子的紧张、恐惧情绪,
同时给予示范,并进行反复练习。如:父母应该经常利用电话机与孩子多说话,说些孩子熟悉的事情,在游戏中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父母还要注意在与孩子说话时,语速要放慢,边说边问,引导孩子答话,并鼓励孩子慢慢把话说清楚,逐渐纠正孩子的口吃现象。如孩子一时不愿回答,父母千万不要勉强,可以继续说话,要让孩子在不注意自己有口吃缺点时,自然而然地回答问题,切忌在孩子说话时,不断指责他的缺点。
案例二:
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父母用双手搭起了一个长长的山洞,孩子们则在“山洞”里穿来穿去,玩的很开心。只有一个小女孩抱着妈妈的大腿不肯参与活动,还哭着嚷:“妈妈,我要回家。”据妈妈说,孩子是跟爷爷奶奶住的,多半是在家里活动,平时很少和小朋友接触,比较怕生,不合群。
建议:
由于是老人带养的缘故,孩子比较怕生,也不合群。父母平时应该多抽时间与孩子说说话,让孩子乐意开口和你对话。同时也要经常带孩子到所住小区内走走,与生人打打招呼、说说话,与同龄小朋友玩玩,让孩子融入集体,逐渐消除孩子怕生、不合群等现象。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去商店购物,因为带着孩子一起去将会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语言的机会。由于商店里的东西很多,玲琅满目。正是让孩子认识各种物品和学习说话的良好平台。家长让孩子参与“购物”活动时,可以对孩子说:“宝宝,今天妈妈要买洗衣粉,宝宝能忙妈妈找找吗?洗衣粉是白色的,装在一个黄色小塑料袋里的。”通过这样的“购物”活动,可以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人和物,既可以扩大孩子的眼界,又可以丰富词汇。
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强调的也是小时候的发展决定着终生的成就。我们开展早教活动,也正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积极探索的性格。愿我们的父母放开孩子的手脚,多一份自由,少一份约束,让孩子尽情的感受世界的奇妙。帮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并为他们能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