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绘本讲述活动已成为幼儿园语言教学形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绘本讲述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帮助幼儿习得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么,怎样使我们的绘本讲述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呢?需要我们在绘本讲述活动中构建巧“问”的策略!
巧“问”,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有计划、有针对地提问!结合在小班开展绘本讲述活动的工作实践,我着手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巧“问”:
一、巧“问”第一环节——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讲述,建构理解绘本。
每一本绘本都有“封面”、“正文”以及“封底”构成,并且有图画、有文字,依靠翻页推进情节……所以,在进行绘本讲述活动时,我们要通过巧问,引导幼儿仔细地去看那些图画,在看图中建构理解绘本。
(一) 围绕绘本封面“问”,幼儿理解内容“快”。
在开展《春天》的绘本讲述活动时,教师首先请幼儿观察绘本的封面,并问:“封面上有哪些景色?有谁?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告诉我们是什么季节?”孩子们都细心地观察,兴奋地讲述出答案:“有风筝!有草地!有池塘!我还看见了二个人!……”通过观察、讲述封面,使幼儿很快了解了绘本的主要内容。
(二)遮盖部分图片“问”、幼儿猜测讲述“准”。
小班幼儿年龄小,有些绘本的画面内容丰富,教师的问题再一多,可能使幼儿的回答偏离整个读本的情节,一旦偏离就成了无目的的乱猜。因此,在允许幼儿合理猜测的同时,更要进行巧“问”把幼儿引领在预设的目标中。如:在观察讲述绘本《小狗的一天》的第6页时,教师先遮住泥地和小狗,请幼儿判断环境,问:“小狗洗完澡后会去哪里?”;再露出小狗,请幼儿观察讲述小狗的的动作和表情,问:“小狗在干什么?心情怎样?”;最后露出泥地,验证幼儿的猜测!
(三)抓住幼儿困惑“问”,绘本情节识别“明”。
幼儿在绘本讲述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 “错误”的判断,教师要运用巧“问”,引发幼儿剖析“错误”,鼓励幼儿与同伴共同讨论。如:在绘本讲述活动《上床睡觉》中,幼儿在讨论故事情节,只听一个幼儿说:“我们都觉得小蛇睡错床了,可是阳阳说是大象睡错床了。”面对来自幼儿的疑问,教师问:“阳阳,你说说哪个小动物睡错床了?为什么?”阳阳:“我看见吊床最后断了,是大象太重了,我觉得它不应该睡在吊床上。”教师继续问:“阳阳说的对吗?问题出在哪儿?”丁丁小朋友通过观察绘本的画面内容后,找出了答案:“不对,我们都找到了大象的睡枕了,和它的睡衣是一样的花纹!”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一同问问、讲讲,即有效推动了讲述活动的开展,又使幼儿辩明了故事的情节。
二、巧“问”第二环节——鼓励幼儿分享总结讲述,感悟梳理绘本。
(一)梳理故事线索“问”,幼儿总结讲述“畅”。
在幼儿完整地讲述绘本后,教师总会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画面,大家分享经验和快乐,教师还会挑选出比较经典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掌握其中的关键线索,让孩子们通过更深入地讲述,体会绘本蕴含的主题。如:在绘本讲述活动《袜子》中,教师结合幼儿看图阶段的表述把故事讲完后,提问:“小朋友,你们最喜欢看绘本的第几页?为什么?”幼儿都表示喜欢看最后一页,老师围绕最后一页又问:“叔叔在院子里晒袜子,先晒了什么颜色的袜子?然后晒了什么颜色的袜子?接着晒了什么颜色的袜子?最后晒了什么颜色的袜子?结果谁来了?袜子变得怎样了?”幼儿在回答讲述时就有了顺序感,讲述的承接和过渡也变得很自然,当幼儿说到最后的“脏袜子”,体会了“叔叔”不高兴的心情。
(二)围绕重点反复“问”,幼儿总结讲述“清”。
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绘本活动中的重点、难点,释放更多的幼儿讲述空间,可在绘本讲述活动中运用“重复法”来对幼儿进行提问。虽然问题是相同的,但是问的对象与问的时机不同,通过多个幼儿进行重复回答,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加深了幼儿对绘本内容的印象。同时,由于教师对每位幼儿的回答暂不表度,也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三、巧“问”第三环节——促进幼儿整合经验讲述,深入欣赏绘本。
(一)利用绘本场景“问”,幼儿深入想象“讲”。
深入欣赏绘本,使幼儿变得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讲述的故事、体验故事当中的真实情感。教师利用绘本问,能激发出幼儿与生俱来的想象力,通过引导幼儿给绘本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设计对话,蹦住幼儿深入欣赏绘本。在组织幼儿进行绘本讲述活动《虫虫虫虫爬》的第二个活动阶段中,教师发给幼儿人手一本小绘本,并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找个好朋友一起讲讲绘本中的故事,再讲讲毛毛虫到蝴蝶家去串门时会说什么呢?”话音刚落,只见颜永鹏小朋友特别高兴地争着给同伴们讲故事,讲出的句子与绘本中的文字一字不差,还对着绘本中的蝴蝶说:“蝴蝶小姐,我是你的好朋友毛毛虫,你在家吗?”对于鹏鹏的表现,我邀请他在所有同伴面前进行了讲述,不仅锻炼了他的胆量,还满足了他主动讲述的欲望。
(二)结合绘本情感“问”,幼儿不厌其烦“讲”。
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会随着主要人物(或动植物)的情感变化或喜或悲或紧张或愤怒,教师结合绘本中的“情感”来提问,可以轻松地把很多道理传达给幼儿,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看看沉浸在绘本讲述中的幼儿各种各样的表情,以及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个故事的状态就可以知道,他们把讲述的过程当作了享受的过程。
四、巧“问”第四环节——支持幼儿反思迁移讲述,拓展延伸绘本。
(一)针对设计游戏“问”,幼儿迁移讲述“易”。
在绘本讲述活动《天气》中,通过引导幼儿对人物衣着、活动、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幼儿理解了画面中的天气图例以及描述天气现象的词汇,达成了对天气现象的正确判断。在接下来的拓展延伸活动中,老师为幼儿设计了一个匹配游戏,提供了一张表和相关图片(有:雨衣、棉衣、雪人、野餐等)。并进行了这样的提问:“小朋友,你在表格中发现了哪些天气图例?它表示怎样的天气?我们可以穿什么?什么?”幼儿通,一边讲讲、贴贴,的方式巩固了对不同天气的认识,迁移了相关的讲述经验。
天气和生活记录表格 |
|
|
|
|
|
|
|
|
|
(二)引发探索联象“问”,幼儿拓展迁移“讲”。
集图像和颜色于一身的绘本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拓展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幼儿进入情境,设身处地地展开联想,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进行逻辑思考,然后再迁移运用绘本中的语言句式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幼儿积累语言表述的经验。
总之,教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在绘本讲述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只有掌握了巧“问”的艺术,师生之间相互激发、共同探讨,就能使幼儿感受到讲述的乐趣,发展幼儿的自我接纳和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讲述、掌握讲述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为孩子们设计精巧的诱导“提问”,让他们在绘本讲述活动中自在地、大胆地“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