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是指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目标,在幼儿、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下,对幼儿在班级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影响、美化和积极利用,使之更加适合幼儿成长的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
上次的交流分享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非常精彩的案例,老师们根据主题内容设计班级环境、如《动物王国》《汽车叭叭叭》,从视频中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在这样主题下,在这样的环境中,玩的很尽兴很有意义。因为我采用的是自己设计的一套主题《老鼠娶新娘》,其中的各个领域的课程还不是非常完善,因此,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就遇到了困难,很疑惑我到底能提供孩子哪些呢?孩子们在我的主题下环境中能有哪些方面的发展呢?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里离不开一个完整的主题课程,这是我在活动后感悟最为深刻的。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 他们就像是根与叶的关系,生生相息,环环相扣。
在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除了借鉴老师们的优秀做法,我自己也有一些与大家分享的感受与心得。
一、班级环境要支持幼儿的探究与表达
在我们班级,很少有买来的装饰品,随处可见的是孩子们用各种材料制作的作品。在幼儿园里,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但有时候老师为了省时、省力,在创设墙面环境时不愿和幼儿多交流,就直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想法进行创设,而忽视了幼儿的感受。这样就失去了创设环境的真正意义。教师要激发幼儿参与环境布置活动的需要。需要是幼儿参与环境布置活动的动力,教师应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包容在环境布置的主题中,并在参与布置的活动中体验成功,幼儿越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则他们的参与需要就越能得到强化。
举例:创设《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一主题时,我鼓励孩子们说一说你觉得你能为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我想送礼物给他,有的说我会帮助他做事情,因此,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做一做、画一画,现在我们班的主题墙,有百分之八十都来自于孩子的小手, 另外在环境布置的过程中,我会让他们和我一起动手来布置,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才能让环境创设的价值真正体现在教育教学中。 我可以感受到我们班孩子在这件事上感受到成功的自信和被重视的满足。
每周我还会给家长发一条短信,让家长们了解孩子们最近在进行的活动,活动开展的程度,怎样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来。
举例:我们最近的区角是一个美工区:相框DIY。这也是孩子们逐渐从活动中慢慢生成的一个区角。我们班的家长们看到班级有做相框的地方,积极响应,也在家给孩子做起了相框,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共同设计,一起选择相框的材料、形状、装饰等等,就这样班级又多了一块美丽的风景线。在这个区里,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多的材料,除了成品,还包含了不少半成品。刚开始可能只有简单的画笔、以及一些基础的手工材料,但是通过孩子们的活动下来,会发现他们对于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多了,有人觉得很多包装盒上的闪片可以用来装饰,就从家带来,有人觉得老师的贴纸可以利用,就问老师可否增加一包贴纸,幼儿通过比较、验证,不断地提升着对于游戏的经验。这就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区角就是一个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管理的产物。这样的环境富有弹性,它根据幼儿的需要随着主题的开展不断变化,真正实现了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就这样,一个区角从无到有,从有到丰富,是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完善的财富。
二、环境创设要关注幼儿经验的迁移
经验不只是孩子的知识,它还包括情感和能力的延伸。在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下,我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知秋,知道秋叶落下,感知秋天最为明显的特征;二是赏花,认识各种各样的花,感受秋天的美;三是是感恩,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时我们班级的区域环境就随着主题的开展不断地推进。从秋叶飘飘的美工区,到花儿朵朵的数学区,还有果实累累的科学区。孩子们正是从课程和环境的渗透作用下,在游戏中学习,在操作中获取经验,在经验中迁移、拓展,学会变通。
三、 在班级留下一个你和孩子沟通的小角落
在我们班级里,有一个小小的台子,台子上我放着一个小盒子。里面是我用太空泥捏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卡通人物,有小动物,还有每个孩子睡觉抱着的玩偶。刚开始,孩子们无意中看到我的钥匙串上挂着一个小玩偶觉得很好玩,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这是老师自己做的啊,孩子们都兴奋的想要让我送给他们。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就想,那我干脆每人做一个好了。趁着中午孩子休息的时间,我悄悄的把他们床上的小玩偶拿过来,照着样子捏,起床之后他们看到自己的玩偶有了个双胞胎弟弟都觉得有趣极了。久而久之,作品越来越多,就有了这样一个存放作品的小角落,现在他们已经养成了起床后,去看看盒子的习惯了。 班级有这样一个角落,我觉得是我和孩子心灵沟通的角落,当孩子看到我为他做的作品,那时候光是一个眼神就已经说一切了。
总之,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动脑思考,了解和分析幼儿的心理,尊重幼儿,真正做到让环境来影响幼儿、教育幼儿,使得每个幼儿在适合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