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中,有的老师总喜欢安稳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好管教,让老师省心,也总能让不少老师们喜爱。而对于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
但我觉得,对待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需要老师行使有别于一般幼儿的教育和教导方法,找准切入点,通过意识引导而使其行为上产生循序渐进的转化,逐步改变其过于“活泼、爱动”的习惯,使其容入班级整体活动之中去。我们班的周欣妤就是这样,她不仅活泼爱动,而且常常在教室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比如,在大家一起游戏时,她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从不跟老师打招呼。教育活动中有时她会自己乱跑;可能由于她的过分爱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班级里已经小有名气。
如何教育这样一位“自由人”呢?我的切入点是——找优点,并使其发扬光大。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很聪明,反应能力强。有时老师在门外回教室时,外面的老师会轻轻敲门或向里招招手,示意小朋友过来开门,大多的孩子猜不透老师的心思,可班上那位所谓的“自由人”几次急匆匆地跑过来,给老师打开门。我还发现他很乐意去帮助老师和小朋友,每次我们班上的毛巾都是他收的,这是我会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让她感受到跑过去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老师就会喜欢我!
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发现,让我对这位幼儿有了新的了解,一次次地鼓励给了她自信,使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她产生了更多的积极行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进步可不小,喜欢跟着老师,很乐意做老师的小助手。
对待不一样的孩子,我们也要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给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