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研修沙龙>>文章内容
从理论到实践——工作两周后的一点感受(中一班华老师)
发布时间:2015-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华老师

    四年前,当我选择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时候,就开始不断学习各种学前教育的理论。从卫生学到教育心理学,从年龄特点到思维特征,从蒙台梭利到福禄贝尔。但是理论的堆积终有忘却的一天,只有在学习-忘却-再学习的过程中,才会形成积淀,这些积淀也才是真正的专业素质。而在教育前线的实践,毫无疑问就是“再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7月中旬,在虞海萍老师的指导下,我就已经参与了班级环境的创设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就已经开始发觉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很难将在校学习的理论同实际的工作结合起来。而要想解决这个困惑,无疑就要从幼儿教师的直接服务对象--幼儿开始。

    11月中旬,我正式来到中一班担任教师,面对那些天真可爱却又活泼调皮的孩子们,我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这活儿不简单”。

    而在需要我直面幼儿的那一刻,我的脑中是空白的,那些学过的理论一下子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如何让幼儿从激动地情绪中平复下来,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我的身上呢?我想到了讲故事。于是我讲了一个角色鲜明、剧情有趣的故事,随着故事的深入,更多的幼儿平静下来,更多的眼神聚焦在我的身上,在那一刻,我的心里才踏实下来。很显然,讲故事是一个能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在之后的一日生活中我也多次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与幼儿交流。这就是我通过实践实现的“再学习”,因为如果我不是在教育工作中的亲身实践,我是无法了解讲故事的实际作用的。

    工作后另一个需要面对的,就是组织幼儿开展教学活动。在校学习期间,学校曾多次组织我们来到各个幼儿园学习,我也曾经组织过幼儿进行“试上课”,然而,当我现在要真的作为一个老师进行活动组织,我却感到了压力。所幸年级组老师的集体备课让我有了参考。而这时,理论层面的一些东西就可以运用起来。我也在教学中尝试过“故事导入”、“经验导入”、“拒绝范画”、“多图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策略,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还是会粗心地忽略一些细节,比如昏暗的教室忘记开灯、黑板没有面向全体幼儿等等,在虞老师的提醒下,我相信我以后会更加细致一些,关注到每个细节。

    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这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作为教师我是否了解幼儿。而这就不得不谈起我工作两周来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幼儿常规的管理。

    正如我前面所说,我所面对的幼儿是天真可爱却又活泼调皮的,很多幼儿的“过度活泼”常常会打乱一日生活的秩序。所以抓常规是我进入班级工作后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一些如《联合国儿童公约》《指南》《纲要》等文件均指出要尊重幼儿,不能打骂幼儿,而媒体也一直在爆出幼儿教师虐童的负面新闻,这一切都让常规管理变得很难,如何把住这个度对我来说是个难题。

    《指南》指出要注重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我以此为切入点,将“纪律”也变成一种规则并且设立了奖惩制度,让幼儿明悉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我也设立了奖惩制度,由幼儿讨论决定惩罚方式。(令我惊讶的是,道德感发展明显的中班幼儿在这方面似乎都颇有天赋,有些幼儿甚至提出了一些颇为残暴的建议)。同时,我也将规则的培养通过一些小游戏和小口令来实现,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在这方面,我依旧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首先我也认识到我可能过度严格了,虽然我也在游戏和活动中与幼儿亲密接触,但是总体来说我的确可能有点“凶”。参照相关理论,对幼儿的教育要求严爱结合,而在“爱”这一方面我表现的却不够多,这一点是在今后务必改正的。另一个问题是惩罚措施使用有些频繁。这会使得幼儿对此产生疲劳和麻木,起不到惩罚的效果,同时也会拉开我与幼儿心理距离。在今后的常规管理中我会减少惩罚的使用,尝试改用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提出的“通过表扬以强化正确行为”的方式,来看一看效果是否会更好。同时,我也要不断多向经验丰富的虞老师请教学习。

    总之,进入工作状态后,我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上班族的节奏,不再可以如同学生时代那般随心和任性,而是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担当。而作为幼儿教师,更是多了一个集体的牵挂。而理论并非在实践中是一无是处的,但是我的感受是,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实践中了解了幼儿,在实践中融入幼儿,在实践中热爱幼儿,才有机会去运用理论,才能实现理论的真正价值。

    这只是一个开始,在这条路上我还要走很久,希望我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在这条路上能走得更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