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午餐时间,我像往常一样在教室里巡视,督促幼儿不做“漏嘴巴”。不一会儿,听到了小朋友之间的争吵,于是我马上过去探个究竟。原来牛仔和东东为了桌上的米粒是谁掉的而争吵,接着看见东东把米粒往牛仔身上粘。我很生气的对东东说:“东东,你怎么能把米粒粘在牛仔身上啊?”东东马上解释起来:“这是牛仔掉下来的。”于是我回过头问了乖巧的牛仔,她摇摇头说:“不是我掉的。”两个人都不承认,我就询问旁边的孩子,可惜他们都没有看到。于是我看了看米粒掉的地方,在东东的右手边,牛仔的左右边,加上刚才东东的表现,更让我觉得是东东掉的,就以试探的口吻说:“这肯定是你掉的,平时吃饭,你的桌上一向比较脏,而且米粒在你的右手边。”东东马上反驳:“不是我掉的,是牛仔掉的,她把米粒往我这边推……”一时间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小朋友用餐,我马上打断了东东的辩驳,找了一个自认为公平的处理方法:一人一半把米粒捡到盘子里,这次的午餐小风波就很快平息了。
第二天,东东的妈妈来告诉我,昨天他回去很不开心,说老师批评他了,说是小朋友把饭粒挽在他的碗里。
仔细想想,我并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戴上了有色眼镜和带有偏见的话语深深地刺伤了东东的自尊心,让他觉得很不公平,受到了莫大的委屈。别看他平时挺调皮的,似乎什么都不在乎,想不到还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而我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用了一个自认为公平的方法来解决,结果却没有处理好这件事情,我的心里感到非常不安……
于是当天,我又叫来了牛仔和东东,当着他们的面把事情调查清楚了,原来真的是牛仔在撒谎,对她进行了一番教育后,我马上向东东道歉:“对不起,昨天老师冤枉了你是老师的错,你能原谅老师吗?”东东露出了欣喜而尴尬的表情,轻轻的说了一个字:“能。”看得山来,他很高兴,然后我又接着说:“但是你昨天也做错了一件事,就是不应该把米粒粘到人家身上,你说是吗?“他认可的点了点头。这天放学的时候,我与家长主动取得联系,并承认自己没有处理好这件事。
通过这件事,让我认识到,作为教师首先,不应带着偏见或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孩子,在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时,应当多想一想,把问题调查清楚,在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找到最佳的处理方法;其次,教师应放下自己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平等对话,如果发现自己的处理方式有问题,应该大方地认错道歉,不仅溶化了和孩子之间的误会,更加深了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幼儿觉得老师是值得信赖的,还不忘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也觉得老师是非常公正的,感觉到孩子放在这样的班级里是放心的;最后,要对午餐管理进行反思,由于孩子年龄小,手部肌肉控制能力还很弱,掉米粒是幼儿吃饭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对幼儿的要求是否过高,导致幼儿为了推卸责任而产生矛盾。
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并不简单,里面蕴藏着许多的教育技巧,涉及许多的教育环节,需要我们教师用十分的责任感和耐心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