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本做镜子(中四班朱老师)
发布时间:2016-01-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老师
近期我园开展了以礼仪教育为题材的绘本礼仪教育,但是今天我想和老师们一起读读那些有“教师‘形象的绘本,他们或诙谐幽默,或生动有趣,或温馨感人。让我们把绘本当作一面镜子,看看绘本里的教师,看看镜子里的自己。
《迟到大王》里的老师穿着庄重的黑袍,带着象征知识和权威的博士帽。这身装扮让人觉得他拥有知识甚至霸占着知识,代表着正确和不容置疑。可是这幅装扮下的教师让人觉得面目可憎,就像一位小读者说的,”他长得像鳄鱼一样难看“。就算他弯下身子和对面学生讲话,也难以让人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他完全不理解孩子的想法,是中游走在孩子的世界之外,甚至对孩子的世界充满敌意。他不相信孩子的善良,不相信幻想的力量,甚至鄙视那个不理性不客观的儿童世界。他只想把孩子装进成人模具,复制一代又一代有知识没思想的合格产品。
《叶子》中的老师希望小女孩更像女孩,要端庄整洁。她的愿望是善良的,举止是温柔的,但是孩子感受到的是什么呢?当老师并不站在孩子的身旁悉心倾听时,即使再温柔地控制也是在剥夺孩子的表达权利。黄武雄在《学校的窗外》中借用堂吉诃德的话说:“如果有一代大人不来控制孩子,这个世界便会不一样,这个世界便不会这样丑陋!”当然,教师在绘本中并不都是以上述形象出现的,他们也会改变。我们来看两个被改变的老师。
《忍者》中有一位端庄安详/对调皮学生亮亮一筹莫展的“头痛大师”他最终忍无可忍的请无法遵守忍者学校规则的亮亮回家了。谁知被放弃的亮亮在马戏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为“超级忍者闪亮亮”。这时,“头痛大师”终于感悟到自由流动的水总会找到他的去处。是啊,作为老师,我们完全没必要也不可能把孩子塑造成一个摸样。孩子的个性不同,原有经验不同,学习方式不同。老师要善教,更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方向。
《泰迪的礼物》中的老师不喜欢鲁钝邋遢、不合群的插班生泰迪,老师的不喜欢让泰迪更加无法有效的融入集体。但老师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问题,甚至在给泰迪的卷子打满差的时候有种很解气的感觉。直到看到泰迪历年来的评语,才真正开始认识这个学生。当他接到泰迪所送的皱巴巴的报纸包裹的礼物时,她感动的留下了眼泪,感受到了来自学生真心的哎和对爱的期待。老师从此用耐心和呵护让泰迪走出了学习的低谷,也让泰迪得到了同伴的尊重。若干年后,当老师收到已经成为医生的泰迪结婚的请帖时,他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与孩子的真情交流让他体验到了自己的成长。
读罢绘本,让我静静地反观自身:我们有没有穿着一件代表知识和权威的袍子?我们有没有用“温柔”减掉孩子心中的嫩苗?我们有没有发现“水流动”的去向?我们有没有在感动中成长?绘本中的世界清澈美好,但绝不简单。我们把绘本当做一面镜子,也许能让我们照出自己作为教师的形象,然后想一想怎样成为一个让孩子喜欢的教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