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研修沙龙>>文章内容
聚焦园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小二班 颜老师)
发布时间:2016-04-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教师群体,存在着个性、年龄、经验、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差异,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因此,每个幼儿园都会组织教师进行园本培训。所谓园本培训,就是指在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指导下,以幼儿园为基本培训单位,由幼儿园规划和组织实施,以本园教师为培训对象,为满足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立足幼儿园实际,为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综合素质能力而开展的师资互动式培训。通俗来说,就是建立在本幼儿园的基础上的培训,针对本园课程、教师、幼儿以及社区环境的实际,开展的适宜性培训,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本园教师的业务水平,建构适宜的园本课程。 但是,在以往的园本培训中,我发现了几个问题: 问题一:培训方法过于单一,没法激起教师潜在的动力。 每次培训,主持人照本宣读着从网上或杂志上找来的资料,向教师灌输知识,上面的人读得口若悬河,口干舌燥,下面的老师听得昏昏欲睡,或者是交头接耳地聊天,教师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和热情,缺少主动参与和体验,缺乏学习动力。试问,这样的培训,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能能否得到提高? 问题二:培训对象不分层次,没有针对性。 由于我园的实际情况的限制,每次组织园本培训,都是所有老师一起参加。培训对象不分层次,没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一视同仁”,没有区别。不明确不同层次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培训看似轰轰烈烈,但是收效却不大。这样的培训,与贯彻和执行《纲要》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因人施教、家园共育的要求差距很大,教师从中并没有得到什么提高。 问题三:培训内容理论性太强,教师反思不够。 有时幼儿园组织的园本培训是为了完成台账而组织的,培训内容都是从网上下载,脱离了教师的实际教学;或者是太深奥,与本园情况不符。因此,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就不会去反思,这样的培训,只是浪费了时间,缺乏实用性的效果。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内在需求,让教师的特长和潜能得以发挥,同时幼儿园的特色得以张扬,我们必须有所创新,探索适合本园的园本培训模式和策略来促进教师成长。 一、培训中注入游戏的精神和诗性的智慧,让教师不断地保持研究的热情。 培训并非一定是理性、单一和枯燥乏味的,也可以是感性、生动和充满情趣的。培训中如果注入了游戏的精神和诗性的智慧,就可以不断地保持研究的热情,充分地享受研究的快乐,实现游戏精神与探究精神的和谐统一。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既严肃、认真,又沉迷、快乐。 案例:记得一次,为了提高教师对建构游戏的认识,以及引导教师关注幼儿建构水平的发展,我园组织了一次教师“建构游戏”的教研活动,将教师放置在“玩者”的角色中去,通过真实的操作去体验、认知搭建水平与线索,当一个个各异的建筑物出现在眼前时,教师们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机拍起来…… 教研组长:刚才看到教师们用自己的手机对我们搭建的作品进行了拍照,请你们谈谈为什么要拍照? 教师甲:我们主要是想借鉴老师搭建的造型、内容来提高自己的搭建技能。 教师乙:我们辛苦忙碌了一个中午,一会儿就要拆掉,想拍下照片留作纪念。 教研组长:通过这次活动,说明这些作品对于教师之间的学习和提高是很有帮助的,那么它们对幼儿的发展与促进,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实现呢? 教师甲:我们可以将这些照片带回去放在教室建构区,让孩子学习和模仿。 教师乙:可以带着孩子来这里,直接参观老师们的作品。 教师丙:教师技能提高了,自然可以引导幼儿搭建水平的进步。 教研组长:面对这些付出教师智慧与劳动的作品,我们发自内心地会有保留作品的想法,那么对于喜爱搭建游戏的幼儿而言,怎样理解和满足他们保留作品的愿望呢? 教师甲:可以允许幼儿适当保留几天,并引导他们在现有作品的基础上,从技能、细节等方面进一步丰富。 教师乙:辛苦了半天,拆掉时心里真的有点舍不得,今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平时让孩子们拆掉作品时他们心中的那份不情愿了。 教师丙:我们可以将幼儿的作品拍摄下来,做一本不断丰富的幼儿搭建作品集,这样既满足了幼儿保留作品的愿望,又为幼儿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就像我们这样。 教师丁:如果孩子们不想拆掉自己的作品,但是其他幼儿又想进行新的搭建游戏,可以将此环节作为发展幼儿的机会,把问题交给孩子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在这过程中,幼儿协商解决问题得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和锻炼。在幼儿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尝试自己用不同的方式保留作品。 教师戊:过去强调让幼儿每天收放积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觉得收积木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又可以发展幼儿分类、对应等能力,却很少从幼儿的搭建需求方面考虑。今天作为游戏者,在面对自己搭建的作品时,觉得教师应该从幼儿保存作品的需求、幼儿经验的相互学习、幼儿收放积木的发展性等多方面来思考和把握这一环节。 “搭建游戏”原本是教师教研活动的内容,我们将这一活动、将教师的搭建作品自然的介绍给孩子,对丰富幼儿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一尝试启发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将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自然地同幼儿的活动有机联系起来,是我们的教育更加走向真实与自然。 除了运用“角色大转换”的游戏,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来建构和确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我们还通过“火眼金睛”的游戏,使教师意识到自己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存在的“盲区”。 二、培训从教师实践着手,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言堂”、灌输式的学习,不利于教师真正地理解与感悟,也不能满足教师在实践中运用的需求。正如蒙台梭利所言:“让我听,我就会忘记;让我看,我就会记住;让我做,我才能真正理解。” 记得我作为教研组长时,在开学初第一次组织教师教研活动——“教师自制教玩具的困惑和想法”,我摒弃了以往的模式,而是让教师谈谈自己的想法,由于是结合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这次的园本教研活动异常的“火爆”: 教师1:每次学期结束前,总会布置我们教师在假期里要制作教玩具,我们也会照着做,可是在开学评比时,总会发现教师之间制作有雷同的。 教师2:每个教师自己利用假期制作教玩具,可是,在评比时分数总会有高低,我觉得这样是不公平的,教师的花了自己的心血,但是教师的能力有差异,有的教师虽然做的不好看,但是她的构思很好。 教师3: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制作教玩具,可是,做了这么多的东西,留下的又有几样? 主持人:针对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教师1:是否可以把我们全园教师制作的教玩具统一集中在一起,按照学科、适用年龄进行归类,放在幼儿园固定地方,哪位教师有需要时,就去借用。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还可以节省财力、物力。 教师2: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每星期利用一段时间,把全园教师集中在一起,商量要做哪些教玩具,怎样制作。协商完后,教师分工制作,这样,集中所有教师的智慧,制作出的东西肯定比一个教师闭门造车的质量高。 教师3:是的,向我们这些年纪大的教师,要我们与你们年轻教师进行比,我们的心里压力肯定很大,如果采用分工合作的话,我们也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比如说我们的经验比较足,可以提供一些点子,加上青年教师的智慧,我相信,这样制作出的教玩具肯定回收孩子喜爱的。 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教师之间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 三、园本培训因人而异,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 教师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她们原有的文化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一,年龄层次也有差异,不能用同一个进度要求她们,必须制订计划,分层落实。关注不同层面教师的发展,体现分层培养,更具针对性。开展摸底调查,整理归纳教师在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化的需求,做到培训内容符合教师的实际,符合教师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提供菜单式园本培训。园本培训内容应当做到因人施教,分层满足,不要强求一律。同时,依据教师水平的差异,组织分层培训:对于骨干教师给思路,对青年教师给方法、做示范:如对于刚刚踏上成长经历的青年教师,没有太多的经验,更需要走别人走过过的捷径,可以采用“模仿秀”的形式,让她们仔细琢磨优秀教学案例的碟片,分环节写出思考,理解示范教师每一个问题的用意、每一种体态的含义,再由她们进行实践教学,并进行现场反思,观摩教师再给予帮助和指导。又如:针对小、中、大三个年龄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差异,可以分别对三个年龄班的教师组织分层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本年龄班组的特性问题。通过分层培训促进每位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逐步提高。 园本培训是教师成长的摇篮,通过园本培训可以使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得以凸显,在教师成长的同时筑就幼儿园的成长。园本培训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让我们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逐步完善这项工作,使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