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研修沙龙>>文章内容
给温室的花施点压(大四班黄老师)
发布时间:2016-05-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老师

 【摘要】心理学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如果长期生活在一种特别幸福空间里,就会造成健康心理过剩症。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对幸福的感觉明显降低,二是特别害怕,不愿接触人世间的艰难困苦,甚至将一些平常事也误认为是痛苦而神经过敏。当今提倡素质教育,是在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指引下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整体素质的教育。素质不仅仅是体质、品德、智力、知识等人的发展中的个别属性或某个方面,而是人的整个内在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具有整体的、全面的性质。我们在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活动中,孩子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关键词】丧失、正确对待、抗挫信心

著名的作家海伦。凯乐说:“尽管这个世界上充满了苦难和痛苦,但这个世界上也有足够的力量战胜他们。”也就是说,当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遇到干扰或障碍时,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就能面对生活的挑战,已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战胜它,从而积累成功的经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所谓抗挫折能力,就是个人遭遇挫折的压力,遇到困难的情境时,能试图用其他办法来试一试,解决困难,保持行为和心理的正常、健康能力。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抗挫折能力是多元智能中自我认识智能的一个方面。现在的孩子受不得一点委屈,碰到小事就会哭,吃不了苦,受挫能力差。但现代社会需要有能力的人,幼儿时期又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应该从小就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就是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手和动脑,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我们应该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磨难,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提高应付困难的勇气,使幼儿拥有健康心理。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温室里的花朵”。生活中她们抗挫折的能力更是普遍较弱,遇到困难时无法适应,甚至丧失自信心。而当今社会需要个性完美的人,所以从小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勇敢地面对现实,正确的对待挫折,当他们遇到挫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作出肯定性的评价,来帮助幼儿树立抗挫折信心。平时,我们还可以有意识的创造一些情景,设置障碍,给幼儿提供各种抗挫折机会,也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增强幼儿抗挫折的勇气。另外,老师与家长要密切联系,共同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让幼儿成为一个身心健全发展的孩子。

   一、直面现实,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在幼儿日常生活中随处能遇到,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捕捉,正确引导。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教育幼儿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幼儿勇敢面对生活中或学习中的困难,积极的克服困难。让幼儿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的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比如跳绳对幼儿来说是一件复杂的活动,不是练几次就会的,很多孩子没练几次就放弃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要鼓励孩子不要气馁,给幼儿耐心的讲解跳绳的方法,分布示范,让幼儿知道跳绳不是很难,试着尝试,慢慢来,多练几次。再联系过程中,任会有幼儿失败,她们可能就会哭,因此对跳绳会有些抵触心理。对这些幼儿教师就更要给予他们肯定,多多鼓励他们,帮他们一起分析原因,使幼儿树立信心,增强抗挫勇气,引导孩子一级级乐观的心态来看待失败鼓励孩子继续反复练习,知道掌握跳绳的技巧。

二、正确评价,改变受挫意识

幼儿遇到困难时,常会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导致幼儿不愿意继续参加活动,失去信心。教师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做出肯定性的评价,来帮助幼儿数理抗挫折信心。幼儿只有不断地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折意识,获得安全感和信心。如果孩子做错事情以后,就应该帮他指出来,使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怎么改,是孩子明辨是非,提高心理承受力。从容应付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三、创设情景,提供抗挫折机会

   我们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设置障碍,以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

四、丰富经验,提高抗挫能力

幼儿的抗挫折能力是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而增长的,所以要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的经验,才能有效的提高抗挫折力。

五、树立榜样,增强抗挫折勇气

   幼儿最喜欢模仿,也最容易受暗示。在挫折教育方面,身教胜于言教。因此我们教师碰到挫折和困难时,一定要冷静,要勇敢。

   家长也要做好好榜样作用。现在的家长怕孩子受到委屈和伤害,碰到一点的困难,家长比孩子还要急。家长焦虑情绪和消极的言行不知不觉影响到孩子,久而久之弄得孩子也很敏感,有一点小毛病,就不能忍受。要使孩子对挫折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家长要冷静、客观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沮丧的样子,要以平和的语气,告诉孩子并相互宽慰和鼓励。

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有些幼儿不敢走轮胎,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想某某小朋友有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早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实说:“你真行”就会转换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六、家园配合,树立抗挫信心

   家长作为幼儿的兽人教师,在幼儿个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树立自己再教育孩子时所处的位置,不能一味的迁就和溺爱,既要在生活上照顾好孩子,又要引导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逐步学会自理、自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同时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家长必须明确,孩子总要长大,总要进入社会生活,没有自立意识和能力,不可能在社会上自由的生活。我们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鼓励孩子独立而面对困难,只有当孩子充分的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的体验时,才能激发他们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若这个过程场得到强化,孩子就会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战胜苦难。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行为,因此,作为家长就应该在平时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退却、逃避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批评,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

  我们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校信通知等形式,请家长积极配合,给幼儿各种锻炼的机会:让孩子把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帮爸爸妈妈做一些事;自己从校门口走进活动室等等。教师要及时从家长处了解情况,对一些勇于抵抗挫折的幼儿进行表扬;对一些胆怯的、缺乏自信的、抗挫能力差的幼儿给予帮助。在给孩子创设锻炼机会的同时,教师和家长都要注意适量,对孩子的期望也要适度,不用送因为难度大使幼儿失去信心。

对孩子施以挫折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创设几个情景、做几件事情就能见效的。作为教师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进行,坚持不懈的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这样才能是孩子最终拥有强劲的翅膀,并能在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