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研修沙龙>>文章内容
借助经典文化资源,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小二班 颜老师)
发布时间:2016-06-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内容摘要: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这时期的语言发展将影响幼儿一生的各方面发展,因此,幼儿期语言的培养应该值得重视,幼儿园教育工作刻不容缓。为此,我们把幼儿语言的发展与课题经典诵读相结合,把游戏渗透到经典中,从而激发幼儿对经典活动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经典    语言    游戏   幼儿

正文: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三岁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由于地区原因,我们班上的幼儿80%是外地孩子,由于地区原因,语言的差别,许多孩子的语言发展令人担忧,因此对幼儿进行语言方面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语言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这学期,我结合课题“借助经典文化资源,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活动的研究”这一资源,借助经典这一载体,将经典渗透到各种游戏中来,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游戏形式,营造一个开放的氛围,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意愿。

课堂教学是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由于幼儿本身的特点和经典教育的因素,孩子在学习上可能会有些不感兴趣,那么更谈不上愿意说、想说了。为了消除孩子的这种消极情况,我采取了多种游戏来提高他们的兴趣。

(一)情景对话,激发让幼儿想说的意愿。

在经典教学中,我总是要特意设计一个情景,让幼儿去说,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如:在教幼儿学习《寻隐者不遇》这个唐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天,诗人到山中去找朋友,这时,他树下碰到了一个小朋友,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这时小朋友们说:诗人可能会向小朋友问路,因为他迷路了;有的说:诗人可能会问小朋友有没有见到他的朋友,等等。在讨论的基础上,在让幼儿扮演两种不同的角色,用自己的话去表演。这样,满足了部分幼儿的表现欲望,调动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够获得成功感。

(二)角色表演,创设让幼儿敢说的意愿。

根据经典故事内容让幼儿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是幼儿十分喜欢的一种表演游戏。幼儿摆脱了僵硬的环境束缚,孩子的语言在表演中得到了发展。如《孔融让梨》、《狐假虎威》等,孩子们戴上各种各样的头饰,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去表现故事内容,他们把故事内容表演的活淋活现。通过看、听、画、讲、演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很快就记住了故事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太愿意说的小朋友,如邹妙、王志豪等,他们在表演中一改平时难开口的习惯,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

(三)演演猜猜,营造让幼儿喜欢说的氛围。

幼儿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引导幼儿积极地思考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在经典教学活动中,我经常会设计表演讲叙的游戏环节。幼儿的思维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为此,我为幼儿创设动态的操作材料,激发大胆地想象,使他们自信、大胆的表演、讲述。根据幼儿喜欢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采用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想说和敢说的欲望,其实有些孩子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孩子的自信心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努力程度。

(四)灵活多样的朗读游戏,激活幼儿愿意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孩子主动意识、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经典诵读中要求孩子进行大量的朗读,可是,朗读又是十分枯燥的,为了解除孩子朗读时的不耐心,我采取了多种游戏手段,从而提高孩子的兴趣。

在朗读时,我采取“静式”朗读和“活动式”朗读两种方式,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踏步读书法,在朗读时,全体幼儿起立,读一句,往前(后)走一步,比一比谁最先到达指定地点“烫手山芋”,找一个玩具做“山芋”,幼儿齐读课文,一边依次传递“山芋”,可以读一句再往下传当说停的时候,立刻停下来,看看“山芋”在哪个小朋友的手中;“头发肩膀膝盖脚”,每读一句,就摸身体部位,头发肩膀膝盖脚,这样依次下去,等等。在多种游戏的带动下,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了。

二、在课堂外,形成多种游戏模式,创设一个活跃的区域环境,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语言。

要尊重幼儿的需要,首先必须了解幼儿的需要,让孩子们的语言在区域活动中能有所动,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当孩子以自己的身份对活动做出反应时,我尽量往后退,耐心地倾听,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活动,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因此,我利用区域活动为切入点,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例如:轩轩小朋友是一个内向、不善言谈的孩子。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看见平时不怎么表现自己的他,竟然选择做“老师”,他虽然在“教学”时候声音很小,有点害羞,甚至在教的过程有时还会漏掉一两句三字经,但我认为他已经很不错了,在活动评价的时候我特别表扬了他,当幼儿语句不太完整时,我们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幼儿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和标志之一,因此,教师应让幼儿在“听——想——说”的思维链中学习语言。但幼儿的语言仅靠语言角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渗透到各个区域活动中。

(一)利用角色区的表演,提供给孩子敢说的的机会。

通常我会利用这个平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的一种游戏。我会抓住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训练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娃娃家,一次,班里的黄雅茹抱着“娃娃”在“医院”挂水,一边拍着娃娃一边说:“宝宝不哭,宝宝不哭。”我觉得她玩得不错,准备在一旁观察,可等了好一会,她还是一直在重复着那句话,于是我问:“你可以采取什么办法让宝宝不哭呢?平时你哭的时候,妈妈会怎样做的?”她想一会儿,说:“妈妈会讲故事给我听,我最喜欢听《狐假虎威》的故事。”“那你能不能讲给宝宝听呢?”她思索了一下,就轻声地讲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雅茹讲故事,她讲得是如此的好,我趁机表扬了她,鼓励她,让她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二)利用操作区的动手操作,发展孩子说的积极性。

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提高孩子的说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两种游戏方式:拼图和你摆我说。

“拼图”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玩的游戏,它不仅有启发智能的作用,而且在拼拼、说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因此,让幼儿开展拼图游戏,让幼儿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激发幼儿诵经的兴趣。我将绘制的唐诗文字、图片,把每一句分别剪开成长条形,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正确拼出唐诗的每一句。当看到长条形的纸上画,让孩子想到唐诗的中相应的诗句,在拼拼、念念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幼儿诵经的兴趣,还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所学唐诗的印象。

“你摆我说”,幼儿分成两组,每组两个人,一个幼儿把三字经等句子的纸板逐一摆下去,另一个幼儿说出其伙伴出示的句子,看看哪组说的最多。通过这种游戏,孩子的说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三)在语言区创设“我爱讲故事”角落,让幼儿自发去参与讲故事,发展语言能力。

随着孩子对经典故事的掌握,孩子们也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这时提供一个这样的“我爱讲故事”区域,让孩子大胆的表现自己,每天轮流让幼儿讲经典故事,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而在下面听故事的幼儿,能促进听的习惯的培养,也能促进幼儿的礼貌教育,安静文明的看表演。集体中讲故事只是一种用故事提高表达能力的方法,利用多种讲故事渠道,可以让幼儿在家里时请家长帮助记录故事内容并带来和其他孩子分享。相信这样一种分享、交流的形式,孩子们会非常喜欢。

总之,语言是千变万化的,是多姿多彩的,在每个游戏活动中都存在着语言,如何把握住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把语言的发展与经典这一课题相结合,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语言信息,从而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会有更多的、更好的方法让我去探索、去学习、去创造。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教育司组织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语言》赵寄石编写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孩子本色》赵东梅 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