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从大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的重要内容,它是儿童成长为社会学习性适应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影响幼小衔接的社会性,也将影响一个人终身适应社会的程度。所以规则意识及规则执行能力的培养是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缓解幼小衔接的坡度,还将使孩子终身受益。规则的提出一定要具有艺术性。
1.将规则说在活动前。在刚开始上课时在活动之前不向幼儿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我也不知道如何解决,经过老师的提醒我知道了只有把要求提在活动前,孩子才有可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2.让幼儿体验后果,学会控制。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有限,行为会反复。在组织活动前,我都与小朋友讲明规则,如果违反则就要得到相应的后果。如幼儿在课间游戏时,违规者将暂停游戏一次;体育游戏时违规者将再进行一次;玩玩具时不懂得爱惜,则在一段时间不能玩这个玩具。当然这些违规条例也是与幼儿一起制定共同执行,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目的是让幼儿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当孩子为此承担责任时,我们又要注意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以免产生消极情绪。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幼儿不能讲反话。因为他们常常将反话正过来理解。对于要孩子必须遵守的规则,我们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如“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这样会更安全、更方便”幼儿都有逆反心理,越是不让做的事情,他越想去尝试一下,从而出现过激行为。如果教师正面提出规则,就会让孩子感到老师是尊重他的,相信他的,更有助于增加遵守规则的意识
3.将规则说在活动前。在刚开始上课时在活动之前不向幼儿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我也不知道如何解决,经过老师的提醒我知道了只有把要求提在活动前,孩子才有可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4.将规则与行动相结合。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不足,理解能力有限,有时他们会对教师的话听不明白。因此教师在提规则时应该做到语言简单明了、言语说明同时配合相应的行动,以强化所提出的要求,来引起幼儿的共鸣。
5.给予权利,制约违规。大班幼儿正处于培养自制力、坚持性的关键时期,同时他们也具备了相应的制约自己、劝阻他人的能力。我在班上设立了值日生,值日生不仅要帮助老师,还要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使孩子全面地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提高自觉遵守规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