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策略为手段,再现儿童剧魅力(中二班 颜老师)
发布时间:2016-10-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摘 要】儿童剧表演对于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在儿童剧编排表演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形式比较单一,幼儿缺乏对作品的深层感受和体验,游离于作品的表面;幼儿的参与性不够,参与表演的往往只是部分幼儿;幼儿主动学习不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本文通过提供动态性环境支持、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指导这几方面来说一说怎样在幼儿园内开展童话剧表演。
【关键词】儿童剧;环境支持;内容筛选;表演指导
【正 文】
宋庆龄在创办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时所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戏剧是培养下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是最有意义的事情。”A.S.纳尔在他的《自由——而不是放纵》一文中也认为:“儿童期不是成年期;儿童期应是演戏期,对儿童来讲,演戏多多益善。当一个儿童演够了,他会开始面对工作和困难,并且即使在大量的不愉快的工作中也能把事情做好。”通常,听、讲和看童话故事是儿童的最爱,孩子们都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多给他们讲好听的童话故事,或在电视里多看上几个迷人的童话剧,幼儿则更是如此。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总则部分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语言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说明,利用儿童故事让幼儿参与童话剧表演活动能充分满足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想象和感悟或表达自己某种理想的愿望。
所谓童话剧,就是以童话为内容,戏剧为形式创作的故事。剧本包括原创和改编两种,通过一系列的演艺方式来展示。然后,再进行舞台加工和歌舞设计,通过演员舞台表演或卡通制作,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自“百度百科”)如何充分发挥童话剧的教育魅力,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为了让幼儿在童话剧的表演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应当首先对儿童剧本进行选择与改编,接着为幼儿创设一定的环境,从而让幼儿在环境中提高表演的技能。
一、提供动态性环境支持
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游戏环境,是幼儿能否顺利开展表演的先决条件。因此,
在表演开展前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表演时间和空间,并注意材料的结构化程度。
(一)创建宽敞性的空间
游戏的空间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效果。儿童剧表演需要幼儿表演时唱唱、跳跳,所以比其他游戏区域的空间要大一些。为幼儿准备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这个空间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给幼儿认同感和安全感。因此,我们在教室中,用大的积木围起来设置成小舞台,并用标记分出“台上”和“台下”,保证幼儿表演有足够的空间。
(二)注意隔断性的区域
幼儿期的有意注意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容易分散,注意的稳定性还是比较差的,更难持久地、稳定地进行有意注意,强燥音则更会干扰幼儿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儿童剧表演进行时,一般要播放音乐、故事录音、运用打击乐器等,声音比较大。因此,我们把表演区设置在较固定的区域,如活动室的一角或午睡室或室外相对较大的空地等地方,并尽量和其他游戏区域分隔开来,这样能避免与其他区域相互干扰。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地面上铺上较大的一块软地毯,这样的隔音、隔断效果会更好。
(三)创设自主性的编演区
儿童剧的特点之一就是表演,其角色造型、服饰和道具能激起幼儿参加表演的兴趣,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游戏的趣味性、戏剧性和象征性;而且,教室区域之间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应该进行区域之间的一个整合。结合以上两点,我们将道具加工坊与美工区结合,让幼儿根据剧情需要制作道具、设计海报、补充剧本。在制作区内有目地的投放成品、半成品和废旧材料,幼儿用贴、画、剪、折等不同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制作。我们将排练区设在语言区内,演员可以在此选择角色、化妆和模拟表演。在排练区,墙上张贴着幼儿参与设计制作的海报和图谱式剧本,导演指挥着演员的出场顺序、台词、动作等。我们还在舞台旁设置了“音乐工作室”,供幼儿为表演配上喜欢的音乐。为了维持演出出场的秩序,还专门设置了观众席,观众凭票对号入座。演出票是由全班幼儿共同讨论制作的,正面有演出剧的名称、日期,反面有排好和座号。同时,幼儿还对剧场规则做了规定,如观看演出时要保持安静,不能大声讲话,不要来回跑动等。
二、建构立体化内容选择
(一)儿童剧表演的素材筛选
选择合适的内容是开展童话剧表演的前提条件,作品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直接影响他们参与表演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与发展需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儿童剧内容。
1.故事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所谓故事的趣味性是指故事情节生动、简单,并有起伏。富有童趣的作品,能有效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表演。因此,选择的内容,首要注重趣味性。如童话剧《三只小猪》,伴着《小猪吃得饱饱》和《鬼子进村》音乐的小猪盖房子、三只小猪智斗大灰狼等好玩、有趣的情节,幼儿非常感兴趣,这就赋予了《三只小猪》这一表演内容极强的生命力。幼儿争当大灰狼、小猪,积极参与表演活动,乐此不疲。在有趣的表演过程中,幼儿自然也感受到了“勇敢、机智”的品格教育。
另外,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在日常说教中很难真正被幼儿理解和接受,但通过演绎和评论他人行为的方式,就能帮助幼儿理解性地思考行为的适宜性,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形象的教育性和生动性
幼儿的思维处在具体形象阶段,且好动、好模仿,只有故事形象生动、活动,才能激起幼儿的表演兴趣,也有利于幼儿进行模仿。同时,在表演中融入丰富的动作,又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并激发其表演的创造性。如《拔萝卜》,各角色相继出场,一个拉住一个拔起萝卜又摔倒在地上的各种动作,加上大家一起把大萝卜送回家的动作表演动作,表演者往往有即兴创作的夸张动作,让幼儿开怀大笑,表现出极大的参与游戏的热情。
其次,童话剧表演在满足幼儿愉悦性的同时,其教育性是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因此表演内容还要紧跟时代、迎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美的文学作品,富有艺术的美感,能深入心灵,真正达到升华人性的教育目的。而有认知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但具有情感教育的功效,其蕴涵的认知教育价值也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留心幼儿感兴趣的节目,从中挑选易于幼儿表演的,思考健康、传递正能量的内容。对于部分幼儿感兴趣的暴力打斗动作过多的动画片,教师要进行合理改编或舍弃,使内容适合于幼儿表演。
3.角色的可演性和对话性
受语言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还不能准确地理解抽象水平很高的词汇和一些复杂的语句。因而,作品的对话应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水平,适合他们在动作伴随下运用对话进行交流。
同时,角色的对话性是幼儿理解表演角色形象、增加表演兴趣的重要因素。有的故事虽然情节生动有趣,但描述性语言较多,角色之间的对话不多,不适合幼儿表演。对待这种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改编,把描述性语言改编为对话性语言。如故事《三只小猪》,在前半部分都是描述性语言,对于幼儿的表演缺乏互动性。因此,我在幼儿表演前,讲描述性语言改编为小猪之间的对话,把它们各自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盖房子的意图都表述出来,幼儿在表演时就能通过对话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神态,表演也会变得更生动有趣。
(二)儿童剧表演的课程设置
儿童剧表演课程可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式的课程即围绕文学作品开展主题式教学,把内容与主题课程相结合。分散式课程是在主题活动前后,讲编演课程内容融合在区域活动及游戏中。
1.集体活动
集体教学以积累新经验为主,如在语言活动中,培养语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在音乐活动中,感知不同特性的音乐以及各种节奏,增强音乐表现力等。集体活动主要解决儿童剧表演的共性问题,如积累表演经验,制作道具等。
2.区域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探索表演、制作海报和道具服装、完成配乐等活动,在相互讨论与合作中做好各项表演前准备工作。
3.餐前游戏
菜单式微表演活动是餐前开展的表演小游戏。文学主题实施前,为达成一定的语言目标而开展分项学习活动,如口齿清晰、抑扬顿挫地表达语句,创编故事情节或角色语言等,为幼儿更好地参与文学主题做好兴趣和经验铺垫。
三、提供创造性表演指导
儿童剧表演虽然以作品为依据,但是它属于幼儿自己“创造的”游戏,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表演。因此,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但尊重幼儿的意愿并不是“放羊”,教师要学会善于观察幼儿的表演,并适时有效地点拨和指导,促进游戏深入进行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游戏开始的吸引性
游戏的开展,要有一定的物质准备。游戏前让幼儿积极参加准备工作,对表演的作品要让幼儿理解掌握,然后教师根据幼儿所喜爱的角色,吸引幼儿一起准备一些玩具、服装、头饰以及背景等,并把它们摆放出来。与幼儿共同创设表演环境,可以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表演的愿望和积极性。
(二)游戏过程的参与性
表演过程中,知道是一种间接的指导。角色分配之后,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创造性地表演。当然,教师也可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幼儿进行指导。
1.引领参与法
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表演,不要急于示范,要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幼儿坚持表演主题,提高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在适当的时候引领。如小班最初进行表演时,教师可作具体的引领表演。在熟悉故事内容后,由教师来为幼儿做示范引领表演,然后让幼儿参与,用自己的方式表演。也可在教师边提示内容、边指导帮助下,由幼儿自主表演。有些幼儿愿意表现。可让他们做示范表演。当幼儿已学会后,可放手让幼儿自己进行表演。
2.观众指导法
在幼儿的表演过程中,教师以场外观众的身份进行外部干预指导,及时向幼儿提供合理性建议,控制过分行为。如在表演《三只小猪》时,扮演小黑猪和小灰猪的幼儿在表演被大灰狼追逐时,一边跑还一边笑。教师可以引导:“呀!被大灰狼追,还笑啊,这样容易被大灰狼抓住的呀!”
(三)游戏结束的引导性
在表演结束时,可从幼儿表演的参与性、情感性、表现性、创造性或对话、体态、道具等多方面做小结,给予幼儿更多的激励,引发幼儿更好地参与下次的表演的兴趣。另外,对表演中出现的问题,可引导幼儿讨论,共同寻求解决方法,并进一步提出深入开展的新要求,激发幼儿新的表现兴趣。
通过角色的表演,来提升自己的意识,正确地作出判断和回应,这也是童话剧的真正魅力所在。我们要运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手段,让幼儿沉浸在童话剧作品的各种角色理解中,感悟角色内在的关联和作用,更形象生动地表演好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角色身上特有的语言和形象鲜明的表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规划司组织编写.《幼儿院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陈定儿.点亮童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