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而幼儿礼仪教育则应是人之初的必修课。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礼仪呢?
1、首先来说说幼儿园。
在幼儿园中,我们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我们可以随机抓住并细化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例如,早晨教室的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每天早上我们两位老师带着一位幼儿站在班级门口,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甜甜的:“小朋友,早上好”的问候,一个个彬彬有礼的:“您好,再见”的礼貌动作,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仪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现在每天每位幼儿来园、离园都能做到主动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并知道了与人交往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小朋友相互间的“小摩擦”,还是相互间的友情帮助,幼儿都能运用自如地交往,班集体中传播着文明礼仪的气息,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这样幼儿可以在宽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因此说幼儿礼仪的培养离不开和谐的环境。
2、其次来说说家长和家庭。
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随机进行教育,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礼仪究其本意来讲是礼节,礼貌。它折射出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儿童的可塑性强,礼仪从小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因此,相对于学校、社会的教育,家庭礼仪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家长就是孩子礼仪的启蒙老师。孩子们自小与家长接触的时间最长,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我们的各种行为会深深的影响孩子。因此,在我们的现实家庭生活中,常常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生活规范。譬如: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按时就寝,起床:讲卫生,保持家中整洁等等。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谅互让,互相尊重。晚辈尊敬长辈,谦虚接受长辈的正确教导和意见;吃饭请长辈先就坐,给长辈盛饭,拿碗筷。亲友来时热情欢迎;亲友告辞时应该起身相送,对老者要搀扶照顾乘车等。孩子现在还小,有些方面还不能理解,我们应多和家长沟通,请家长以讲故事等多种方式正确引导。
3、榜样至关重要,努力做孩子们的榜样
爱模仿是幼儿的特点,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只要是上岗我就做到衣着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笑脸相迎每一个幼儿和家长,主动与幼儿到招呼,积极热情地与家长沟通,并做到礼貌大方。
幼儿和幼儿之间也会互相模仿,所以我要学会在幼儿中树立榜样,促进幼儿间的友好交往。通过树立榜样幼儿可以产生竞争意识,这将是幼儿礼仪培养的重要有效手段。
家长的榜样也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体会到榜样对孩子们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模仿是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一种学习方法,学会树立榜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吧!
总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多方法多渠道的,只要我们针对幼儿的心理,让他们乐中有学,玩中有学,在多种有趣的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启发,明道理,在实践中见行动,就能使他们学会以礼待人,文明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