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金秋不仅是收获的好时节,也是秋种的好时机。种植园中幼儿经历了收获的快乐,更加点燃了再次种植的激情。
一、科学选择、因地制宜
因此次开展种植活动的目的不同,所以在选择种植内容时也有侧重。我们选择种植内容的依据主要有:一是从幼儿兴趣出发。幼儿往往会回忆自己种植经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进行种植。二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宜选择植株矮小、种子较大、生长周期短、管理方便的植物进行种植。三是根据幼儿已有的种植经验。在已有种植经验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四是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种植活动可以与主题活动同步开展,并成为主题活动的拓展和延伸。五是适合气候特点。如我们选择了适合本地种植的大蒜、青菜等。
二、种植管理、随季应变
在播种后,管理环节是幼儿感受惊喜的过程。幼儿常常会自发地去观察植物的变化,并结合春种的已有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同时,管理环节也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主动观察,关注变化
除了浇水、施肥、除草、捉虫等让幼儿参与管理外,我们还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有关植物生长的经验。
例如天气转凉了,幼儿发现种在室外的青菜,都耷拉了脑袋。“青菜是不是冻坏啦”,“青菜是不是觉得冷也要穿件衣服啊”。幼儿在青菜地旁讨论起来,听了幼儿的议论,教师提议:“植物在冬天也是需要保暖的,那怎样帮助植物过冬呢?”,教师请来一位有经验的家长给幼儿讲解青菜冬日的生长规律,并结合课件说明了什么样的植物需要怎样过冬。
2.提出猜想,实验验证
幼儿通过活动了解到青菜怎样过冬后,提出了“温度、光照、潮湿程度等因素影响植物生长”的猜想,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我们与孩子一起动手创设对比性种植环境,选择同种大蒜在室内和室外同时栽种,让幼儿在持续的对比观察中发现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记录可以促使幼儿更有目的、持久地进行观察活动。我们运用绘画记录法更系统、完整地让幼儿感受观察物,激发幼儿更大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力。通过记录,幼儿能清晰了解到两种环境下大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幼儿直观发现,种在室内的大蒜叶高但很细,种在室外的大蒜叶矮且相较于室内的更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