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们常说:幼儿教师这份职业是光辉而神圣的,因为她承载着教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但随着近几年对幼教体制的逐步改革,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界人士对于幼儿教师的评价也是众说风云。作为幼教队伍里的一员,在自己从事幼教工作的这几年中,本人认为要做一个智慧型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做到四个“多一点”,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幼教事业更加精彩。本人就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体会,与大家做个粗浅的交流。
关键词:
幼儿 家长 老师
正文:
在大力推行、重视幼儿教育的今天,幼儿教师面对这来自社会和舆论的压力,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幼教事业干得丰富多彩?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教师?本人在工作中摸索、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只要做到“四个多”即:对幼儿多一点关注;与家长多一点沟通;和教师多一点交流;多一份责任心,一定会让自己的幼教生涯因“多一点”而精彩。
一、 对幼儿——多一点关注
1、对小班幼儿,多一些妈妈般地抚爱。
今年,我带的是小班。我们都知道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会有一阶段的不适应,会出现一系列的不安情绪。对于初次接受小班的我,心里难免多了一些忐忑和担心。
开学这天终于到了,不愿意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教室里可以说乱得、吵得一塌糊涂。孩子们看到家长离开了,似乎到了世界末日一般,大部分孩子哭啊,哭的惊天动地,眼泪鼻涕全都掉了出来;有的孩子拉着门把手要往外面冲出去找大人,如果你去叫他过来,他情绪会更加恶劣,还会打你呢;还有呢不是小便在身上,就是拉着你不停地问“老师,我妈妈去哪啦?我要回家……”怎样让孩子们的情绪尽快安定下来呢,这是我现在最想做的。首先,我用大嗓门的声音说:“别哭了,安静。”可是,这个方法似乎没用,他们不理睬你。这时,我先把哭的厉害的孩子抱起来,以妈妈般的口吻安慰他们,然后做他们的朋友,找他们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放给他们看,讲故事给他们听,多抱抱、亲亲他们,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我,消除焦虑。这样下来,孩子们的情绪总算安定下来了,至少我与他们之间消除了顾虑,他们对我有了一丝信任感。要想让孩子们开心,就得和他们玩在一起。接着,我就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幼儿园的儿童乐园。果然,孩子们看到有玩的就露出了一些笑容。我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活动器械去玩,我呢也和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尽情地释放着,很开心。这下,我也松了口气,终于让孩子们的情绪安定下来,使他们愿意回到班级参加其他活动了。
2、对性格特殊的幼儿要多一些理解、相信。
晨晨是我们班有名的硬脾气,只吃软,不吃硬。只要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会不耐烦,皱眉头,发脾气,嘴里叽里咕噜个没完。
幼儿在第一次学捏“创意泥”时,我向他们介绍了材料的特殊性,孩子们很感兴趣,当然也包括晨晨在内。在第一次搓球形中,晨晨显得特别兴奋,也很快就搓好了一个球形。
在第二次学创意泥时,我教的是做西瓜。早上,晨晨来园,我特意问他:“晨晨,今天我们要用创意泥做西瓜,想做吗?”晨晨很高兴地回答道“嗯,好的。”
坐下之后,我就拿一些红色创意泥开始捏起半圆形来,晨晨也在一旁开始学了起来。因为,半圆形在第一次学就教过,所以,晨晨捏起来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可是到了第二步要粘两条西瓜的边,晨晨显得有些困难了。我也很快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我却没有停下来去帮他,而是继续边说边往下做。
很快最后我粘上了一些西瓜籽,西瓜就做好了,我也离开了,躲在一旁悄悄地看着他。只见晨晨很困难地在搓长条,可是,每次要粘到半圆上的时候,又失败了。不是缺半截就是太长了。我知道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做这一步的诀窍,必须要他自己进行反复地尝试与探索,才能找到适合他的方法。
我发现晨晨在试了两次之后,还是没有成功,到了第三次又失败了,这下晨晨的开始不耐烦,眉头也皱在了一起。这时,我走了过去,一边示范一边告诉他,在均匀地搓好一个长条后,由于创意泥的粘性很强,一定要先用捏好的长条对照一下,差不多才能粘上去,这样才能避免返工。听了我的话后,晨晨说:“原来是这样,好吧,我再试一次。”只见创意泥在他的手心中被小心的搓来搓去,长条被搓得十分均匀。他学着我的样子,把搓好的长条小心翼翼的对照一下,发现还是短了些,再搓长些,再次小心地对比一下,这次似乎差不多了,晨晨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最后把做好的西瓜籽粘上去,一个不算漂亮的西瓜就这样做好了。
由于晨晨性格的特殊性,为了能够避免他发脾气,所以每次自选游戏的时候,我都要特别地关注他的反应,尽量能够做到在恰当的时候能够给予他适当的指导,以保证他每次都有源源不断的好奇心和主动性,积极地去探索,以获得新的经验。
3、对家庭特殊的幼儿要多一份关怀。
有为作家说过:“关怀与爱心就是单亲孩子希望的力量!”暑假亲子班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叫悦悦的小女孩,开始的时候我对她的家庭情况不了解,我感到这个孩子太任性,自控力差,经常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每一次奶奶来接她的时候总是抱着,由于她的个子高,奶奶看上去很吃力。看到这些我和家长进行了谈话,当悦悦的奶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告诉我:悦悦的妈妈和爸爸离婚了,爸爸又经常的不在家。我才感到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从那时起我给了孩子更多的爱,三八节那天,我们请妈妈们来幼儿园参加活动,那天我的心情很沉重,如果悦悦看到别人的妈妈都来他会怎样,为了让他觉得她和别的小朋友是一样,在活动中我来做她的妈妈,当看到悦悦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时,我能体会到她当时的心情,慢慢的孩子懂事了,和我也越来越近了,能够和别的小朋友友好相处,懂得了谦让,在幼儿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
二、对家长——多一点沟通。
沟通,是一座无形的桥梁。随着日前家长的文化程度日益提高,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家长对工作的不理解、现在的家长很难缠等,但本人认为只要与家长多沟通,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的。毕竟每位家长和我们老师的心愿都是一样的:希望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班级主班老师,我们要多寻求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学会与家长交流。例如:我们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或亲子活动。例如,对于家长会,我摒弃了曾经一贯的做法即教师讲、家长听的模式,而采用大家围圆坐下来,大家各抒己见。家长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寻求大家的探讨;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教育与大家分享。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老师和家长可以是专家、师徒、朋友……因此,有时候沟通就像是一抹阳光,能温暖家长的心灵,让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三、对新老师——多一点交流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教师加入幼教队伍,给幼教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作为一名老教师,要与配班新教师多交流,了解她们的心声,多听一听她们在工作中的困惑,以自己的一己之力帮助她们。
四、对自己——多一点责任感
我们常说:“要给幼儿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每个孩子的启蒙老师,每位幼儿教师要有一份责任感,要不计报酬、不辞辛苦,怀着一颗爱心去浇灌每一棵小树苗。
教育是神圣的、美好的,对于从事幼教事业的我们,只要对幼儿多一点关注;与家长多一点沟通;和教师多一点交流;怀着一份责任心,一定会让幼教生涯因“多一点”而精彩。
参考文献:
1、《儿童教育中的南辕北辙》.刘晓东.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2、《学前心理学》.陈帼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06期
3、《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赵寄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幼儿心理学》.高月梅、张泓.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