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融汇了哲学、人类学、文化学、美学、戏剧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关成果。它的内容包括三个层面: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是在激发儿童创作戏剧的过程中,培养儿童乐于并善于用戏剧语言(符号)表达自我、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指向人文精神的一种审美教育。
读书心得: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一书共有9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八章:教师与儿童的对话“学前教育戏剧教育的实施”。在戏剧活动中我们老师所处的角色有两种,一种是“双面人”,另一种是“合作者”。双面人指的是我们老师身份与角色的相互转换。合作者指的是我们老师和儿童一起创作戏剧作品。
在戏剧教学策略上,有以下三方面的策略。分别是“角色塑造”、“情节创作”、“场景创作”。
1. 角色塑造表现为:轮廓图——外在形象的塑造;定格——典型动作(姿态)的塑造;雕塑家——两两合作式的角色动作塑造;角色圈——分组塑造不同角色;全班/小组扮演——集体扮演一个角色。
2. 情节创作表现为:教师入戏——以角色带动情节创作;坐针毡——以探索角色内心活动带动情节创作;良心港——以角色心里话带动情节创作;神秘之物——以物品象征意义带动情节创作;一封来信——以文字信息带动情节创作;会议或仪式典礼——以特定仪式程序带动情节创作。
3. 场景创作表现为:镜像画面——合作造型符号的场景;故事地图——图画符号的场景。
由此让我深刻认识到戏剧教学的策略的设计,必须要结合学前儿童戏剧经验建构规律,还要考虑到戏剧教学的实际需要,这样才可以从已有的戏剧教学策略中不断研发出新的策略,并在实施过程中得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