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对教育孩子一直自带恐慌,怕别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孩子没有,怕别人家孩子会的自己家孩子不会,怕不能给孩子最好的,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追着学区房跑,追着兴趣班跑,追着辅导班跑。做了很多努力,孩子却越学越“笨”。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把这一类似现象称之为“习得性愚蠢”。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丧失自信心。而这些逐渐产生的“笨拙感”,实际和我们的教育方式有着重大关系。
一周跑五个课外班,全是爸妈的兴趣
一个妈妈,将来想让儿子出国留学,为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周带着孩子跑五个课外班,英语、钢琴、美术、跆拳道、书法,大人孩子一直处在高度紧绷状态。这是很多父母的焦虑,打着“智力开发”的旗号,让孩子进行各种读写算练习,不管这些知识是否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巨大的学习压力,不仅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更失去童年的快乐。
就是要死记硬背,没有为什么
很多时候,孩子们都被简单粗暴地告知“背下来”,因不解其意,背起来也就相当困难,尤其知识量增加,这种难度就更大。身边很多这样的例子,上小学时成绩特别好,一到初中快速下滑。因为小学很多知识靠粗暴记忆可以解决,但初中课程难度增加,功课量增加,必须靠理解才能举一反三,单纯的死记硬背根本无暇覆盖所有知识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失去探索思考的乐趣,学起来自然显得越来越“笨”。
好老师不如好父母,爱要正确给予
高负荷灌输,粗暴死记硬背,缺乏成就感,很多孩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有一样的经历,家长老师都以为让孩子死记硬背,记住单词,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而正是这个过程,将孩子的快乐感、成就感、自信心慢慢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