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幼儿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幼儿求知、求美的动力和源泉。幼儿的爱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渐渐形成的。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我们对幼儿爱心教育是小事做起,从爱幼儿生活环境花草树木,爱公共设施到幼儿园的玩具爱护、动植物园中小动物的喂养等。在日常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故事、歌曲、舞蹈游戏等多种形式,使幼儿懂得怎样去关爱父母、长辈、他人。何为人格?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1」在现在的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能接触到的与人格有关的一个词叫做"人格魅力",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往往更受 大众的欢迎,而还有一个词叫做"人格障碍"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往往使自己和他人陷入一种情感的困境之中。而决定健全人格的因素又很多,比如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影响、挫折打击、认知障碍等。
首先遗传因素这个方面使我们无法避免也改变不了的一个客观存在有的人说孩子一出生的是时候就是一张什么都没有懂得白纸,你赋予他什么他就呈现些什么,,而我觉得这句话也是不尽其然,在这个科学文明的时代我们早已经了解了基因的强大,某些东西在生命起使的地方就已经带着一种浓烈和自然悄悄刻画在了生命的画卷上,这种与生俱来的东西可能在不远的未来我们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眼前的当下它依然是至关重要的一笔,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rombroso曾做过一项研究,在多个犯罪家庭中发现其亲族中许多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由此可见遗传因素也是尤为重要的,但是遗传因素虽然客观存在却不是不可逆的。
家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拥有一个完整美好的家庭对于幼儿拥有完善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教育观念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子女过程中所持有的有关儿童发展、对儿童期望及对儿童教育的看法和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场所,所以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儿童的成长意义重大;同时,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教育行为的基础,直接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的采用,与儿童的发展更是息息相关。甚至一些研究者还认为父母的教育观念不仅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间接因素,它可以通过影响父母的教育行为、父母的教育认知过程来对儿童的发展起作用,而且也可以作为影响儿童发展的直接因素而存在[2]。当今的社会中随着父母文化程度和生活条件的富足,对于幼儿教育 以及家庭教育也是越发的重视,但是差异性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物质条件、文化程度、教育方法造成的,记得前几年一些补习机构为了招揽生意打出来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但是近年网络上又出现了"站在同一起跑线你在开宝马我却拉着板车和你比赛"的一段话。这便是在讽刺物质条件的不同,贫富差距是一定会存在的,但是一定是越有钱孩子教育的就越成功吗?这就是一个未知数了,物质只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和工具,父母的正面引导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我一直非常认同的一句话便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给孩子的影响更加的深远绵长,作为一名在岗三年的幼儿教师我我也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所在的也就是苏南的一个小地方,这里的家长们的差异可谓非常的明显,无论从文化程度、年龄、态度都不尽相同,有一部分的家长很是关心孩子的兴趣、心情、和健康每每放学都会详细了解情况,而还有一部分家长还是认为幼儿园不过就是在孩子上小学前来压压性子的,只要吃好睡好不受伤就行了,忽视了孩子的心情。从这小小的微观世界中我发现想要培养孩子健全完善的人格光靠学校老师是完全不够的,还要去去唤醒家长们的教育意识。
在一个温暖的快乐的家庭里相信孩子们会成长得更加快乐,也能够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