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研修沙龙>>文章内容
游戏,开启幼儿智慧之门——浅谈大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方式(中二班 黄老师)
发布时间:2017-05-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摘  要】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他们生活的主要部分,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它能满足幼儿对生活的模仿,通过与同伴合作,把最喜欢的事情反映出来。本文就教师对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参与与指导进行了阐述,对教师在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参与和指导再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教师;大班;角色游戏;参与;指导 

   【正  文】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和特点

    1.角色游戏的含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如热闹的“超市”,温馨的“花店”,忙碌的“小吃店”、“照相馆”,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游戏中他们任由自己表现,满足着、快乐成长着。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的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游戏,最为幼儿喜欢。

    2.角色游戏的特点

   1)角色的扮演

    幼儿在游戏中扮演某一假想的角色。幼儿是以游戏材料、动作和语言扮演角色的,在此过程中,他们是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

   2)结合游戏中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假想

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以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如在区角游戏“星巴克”中,用超轻粘土制作的“点心”当真的甜品;花店中各种“花”会被作为鲜花被照顾,作为礼物赠送或者进行买卖。对已有的物品进行联想到实物,进而发现其最真实的作用。

   3对游戏动作以及情景的再现

    幼儿是用动作、语言来扮演角色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通过使用语言动作来假想各种游戏情景,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从而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体验的。如假装活动室的一角是医院,假装医生给病人看病等。幼儿角色过程中可以充分想象,以概括的动作而并非某一具体人的具体动作开展游戏,并使游戏得以不断变化和发展。幼儿以角色自居,以真诚的体验和表演做出符合角色要求的行为,以角色身份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游戏中表现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并依据特定程序活动。对大班来讲,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角色的兴趣比对物的兴趣浓厚,他的创造欲望也比较强烈,表达与表达方式多样化;对合作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二、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

    大班幼儿的年龄一般在5岁到6岁。正处于特别好表现和爱探索的阶段,角色游戏是最贴近生活的游戏之一,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体验成人的生活并认识社会。大班对角色的定义比较明确,能够按照游戏要求进行,并且能够遵守游戏的规则,但尚不稳定。幼儿能明确的分配角色,明白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可以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独立解决矛盾,共同完成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从一开始的独自游戏或者自言自语到后来的与同伴围绕材料等于同伴的简单交流,逐渐发展成能够按照游戏的情节发展与角色身份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例如:去“超市”买东西时,“妈妈”会问“孩子”喜欢吃什么,“孩子”也会提醒的说到“爸爸”喜欢吃的是什么。  

    三、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1.有益于发展社会认知能力  

    幼儿在游戏中对材料的操作,有利于丰富幼儿对有关物体的认知,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在游戏中,幼儿遇到问题总是试图自己去解决,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困难,使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2.能促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既有和现实的伙伴交流,也有和角色里的同伴交流。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即便是发生纠纷,也要学会控制自己,解决纠纷,从而发展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3.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

    儿童在游戏中接触同伴,模仿成人的行动,还体验所模仿的人的态度,亲身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例如儿童在做"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时,能认识和体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因此,游戏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儿童高尚的情感,一些优良品德的行为在游戏中得到多次的练习。

    四、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参与和指导

    1.教师在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参与

   1)当游戏内容贫乏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进一步深化游戏

    例如:在“超市”的游戏中,一直没有“顾客”光临,“营业员”们也显得很失落,这时教师前来充当“顾客”,可是买了好多东西拿不下了,这时就可以引导幼儿换一种方式——送货上门,这样顾客就觉得方便就都愿意来了,“超市”又忙碌了起来。

   2)当角色之间有冲突的时候,教师及时的调整

    “娃娃家”游戏中,当有“朋友”要来做客时,幼儿却拒之门外。这时教师充当一位朋友上前询问: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原来是因为“朋友”太多了,“家”里呆不下了,这时“朋友”们就会知道,我等会再来做客。

   3)当幼儿在游戏中失去兴趣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帮幼儿拓展思路,提高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

    如在“糖果店”的游戏中,幼儿单一的卖糖果开始厌烦,这时教师可以告诉他们:我们可以做多种多样的糖果,一边做一边卖。可以提供橡皮泥或者超轻粘土,让幼儿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就不会觉得枯燥,而且品种越多“顾客”越喜欢。

   4)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根据游戏过程不断的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积极性。

    在去“购物”的时候,教师先创设一个情景:我们现在坐车去哪儿公园春游,有一位“司机”,等到地方后,我们可以自己去“购物”,买完后一起在“草坪”上吃,游戏,都结束后可以继续坐车回家。

   2.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 

  1)让观察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应该是教师的一种习惯,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幼儿,如在游戏中的分工情况、同伴之间的关系,了解幼儿的计划,例如你要观察“超市”的幼儿是怎样分工的?他们是用什么态度开招待顾客等等。所有这些看似简单细小的教师都应看在眼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幼儿建议和帮助。

   2)学会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与技能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最直接的方法,在游戏中,教师不仅要有目的的观察,又要随机观察,要保证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会打扰到幼儿,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观察到幼儿的细节问题,以便记录,在下次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多加的注意。

   3)根据观察过程中捕捉到的信息,教师积极给予回应。

    其实就算是简单的语言对于幼儿也是很大的鼓励,如:“你真棒”、“你很能干”、“这个你做的很漂亮”对于幼儿的一些提问要给予肯定的回答,不要觉得烦,他们只是希望得到你的认可。也可以给予他们一些肢体上的鼓励,如:“面带微笑的点点头”、“摸摸他的头”,隐形的表示对他的肯定。

    3.教师在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指导

    幼儿的角色游戏具有一定的年龄差异性,在幼儿不同年龄的阶段,游戏展开的层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大班孩子以创造为主。随着对社会和日常生活认知的不断学习和积累,游戏经验非常的丰富,主题比较新颖,内容比较丰富,在游戏中人际关系反映的较为复杂;幼儿处于游戏的合作阶段,比较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去选择游戏的主题,并能有计划的展开游戏;能在游戏的时候独立的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大班幼儿一起来准备游戏材料和环境,侧重语言的引导,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仔细的观察游戏,在必要的时候给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以及适当的引导;允许幼儿并鼓励他们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和创造,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游戏讲评,让幼儿在分享的同时开拓思路、取长补短。运用已经有的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成为观察游戏的重点,另一个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分享合作、解决矛盾、相互交往情况。

   1)角色游戏的准备

    教师根据主题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材料和空间,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幼儿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幼儿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开拓眼界是开展角色游戏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丰富幼儿的社会知识经验。 

    例如,大班幼儿在幼儿园组织幼儿参观消防队以后,游戏中增加了开展“消防救火”这个游戏的主题,游戏中有人报火警,而且经常是报自己的家庭住址,有人扮演消防队值班人接电话并下达指令分派人员去执行任务。如果没有先让孩子了解消防部门的工作。孩子也不可能心中有数的分配角色,并扮演生活中的原角色。可见,角色游戏是孩子对生活内容的加工,既来源于生活,又有幼儿的独特创造

   2)游戏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意愿   

    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按发起方式可分为自发游戏和教学游戏,而不管是哪种发起方式的角色游戏,从主题的选择到角色的确定,都应该尊重幼儿的意愿。在选择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幼儿扮演各种角色,允许幼儿根据他们的经验自由表现,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时的给予指导。小班幼儿有模仿成人的愿望,但是还不会明确提出玩什么游戏,更多的是停留在对动作的模仿上。例如:在表现小白兔在家等妈妈回家的情境中,有的幼儿会坐在板凳上,不停的假装啃咬胡萝玩具,有的假装睡觉,不停地“打呼噜”,有的一直坐着沉默的等待。对于这些孩子的表现,我亲切的询问:“你们这些可爱的小白兔在等妈妈回家吗?”,谁是最能干的小白兔?你能帮妈妈干什么活?”适时的启发询问,使孩子们更好的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出现孩子们模仿大人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的情景,表现能干的小白兔帮妈妈千家务。

   3)游戏中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地进行个别教育和指导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在游戏中表现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如有的幼儿头脑灵活,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组织能力不错,主意也很多,总是受到其他幼儿的欢迎。游戏中经常是充当“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分配别人在游戏中的角色。但是常会有讲话不够和气,作风武断,有点“高级领导人”的优越感。有的孩子为了加人游戏,常常违反自己的意愿,顺从于对自己的安排,有的孩子就会远离群体,独自游戏。不论哪种情况都是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在户外活动时喜欢玩乘车的游戏、受人欢迎的孩子可以一直开车或乘车,而那些内向的幼儿则容易被拒绝。针对此的情况,我先是表扬肯定优点,接着再用游戏的口吻说“哇,这一辆车上的人真多呀!司机开车水平肯定很高,可是那边还有人没有坐上车,他们同不了家多着急呀!要是坐不了很多人,先把车上这些乘客尽快送回家再来接他们,每个人都坐你的车回家,你就更棒了!”“你的车上怎么没有乘务员呢,要是有人报站名还卖票,那该多好!”“你们是文明交通车吗?大家最喜欢有礼貌的司机和乘务员呀!”经过提醒,我发现那些内向的孩子也加入了游戏,司机和乘客之间态度改善了很多。语气也客气多了,笑容也很快感染了一起游戏的其他弦子,所以整个游戏的氛围更浓了。 

   4)幼儿角色游戏的结束

    角色游戏评价可以从很多方面人手。如:角色的扮演;主题的选择;游戏材料的使用和爱护情况;角色语言的使用等都是评价的内容。评价方式时可以采用小组互评或老师对典型例子适当评价等等。但在评价时要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充分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教师在评价角色游戏时有明确的方向,使幼儿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内容、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而且评价的内容要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阎水金主编,《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2.佚名,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网,{域名已经过期} 

3.佚名,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中国儿童教育网,{域名已经过期}

4.佚名,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广西学前教育网,{域名已经过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