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幼教生涯中,每一年每一个学期,都会碰到一些缺点较多的孩子,他们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头痛的不良表现,如任性、固执、爱发脾气、说谎、捣乱、不守纪律、打人、骂人等。这些在性格上、行为上具有一些特殊不良表现的孩子,一般称为“个别孩子”。经过观察和分析,我发现这些孩子,主要是由于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不同,接受的教育条件不同,在生活中经受的锻炼不同,所以他们除了具有本年龄阶段孩子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以外,在生理、心理方面也会出现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
怎样教育个别孩子呢?首先我们老师要认真调查了解孩子不良性格及行为表现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一把锁匙开一把锁,耐心细致地进行教育。
教师要针对孩子的爱好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比如我班有个孩子叫张城恺,经常捣乱,破坏集体纪律,但他非常爱说相声,孩子们都叫他"小沈阳",我根据他的爱好,专门为他创编了一个"他变成了好孩子"的相声,并帮他理解台词,这孩子不但相声说得很好,同时在排练与演出中受到了教育,认识了自我,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经过我一年的努力,这个孩子改掉了坏行为、坏习惯,现在成了老师很好的小助手,孩子中的好伙伴,在幼儿园中人人夸的好孩子。
同时,教师必须坚持正面教育,要对孩子热爱、了解、同情、关心、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孩子对成人的信赖,才能从心眼里愿意接受教育,这是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也是使孩子转变的关键,否则就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教师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依靠优点、克服缺点。有的教师对个别孩子很容易看到缺点,由于恨铁不成钢,往往不分场合不讲情由地训斥、挖苦、讽刺,这样容易伤孩子自尊心,产生对立情绪,效果很不好。要不断发现、表扬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调动其积极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变化,相信他们会进步的。对孩子微小的进步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同时指出希望和要求,使孩子有信心改正缺点。
很多时候,我们老师都会用“老实”和“调皮”作为区别“好孩子”和“坏孩子”的标准,其实这样的标准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一般地说,“调皮”的孩子有些比“老实”孩子更聪明。孩子“调皮”,在某种意义上讲,反映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管处理的方法不一定是恰当,而这却表明了孩子的智力正在积极地发展。当然,”调皮“并不包括任性、说谎、打人、骂人等,这些缺点是应及时纠正的。特别调皮的孩子,有时是因为对教师教给的东西不感兴趣,或者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而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看到好动、好奇、好发问正是体现着蓬勃的朝气,只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正确的方面,则“调皮”孩子将会很快在各方面取得进步。
教育专家周弘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家长和老师,只要我们对这些“个别”孩子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我相信,孩子将会拥有美好的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