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剧:海底总动员”是根据电影《海底总动员》为蓝本改编而来的,主角是一只可爱的小丑鱼。讲述了小丑鱼在大海中来到了不同的地点,遇到了不同的海洋生物,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孩子们很喜欢这个表演剧,经过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孩子们从了解剧情——尝试对话——大胆表现——完整演绎,过程中充满了快乐的情感体验。这些经验正是一切创造性表演的基础,幼儿接触的越多,他们的想象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
在表演游戏这个活动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其事就是一个“引路人”,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只需要老师适时点拨,他们的眼前就会有无数条通道。首先,在表演中,我们融入音乐元素,激活幼儿创新思维。其次,在表演剧中我们融入了幼儿的自创舞蹈,加强幼儿的演绎水平。如:在“尼莫与水草”的表演中,孩子们每次演,场面总是有些混乱。于是我提问说:“水草是怎样长在大海里的?它们在海水里会干什么?请你用一些动作来告诉我。”这个引导马上有了效果,果然每个扮演水草的孩子知道怎样来舞动身体了,不再乱跳了。接着我又开始放了相关的音乐,几乎所有的水草都开始跳起了舞,舞姿千姿百态。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孩子的创新能力很弱,但他们从事创新的潜质却十分巨大。最后,引领幼儿积极参与,获取创新的成功感。教导我们的孩子去注意去发现?教育孩子在表演游戏中“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目的之一,是让幼儿在创设好的情境里主动参加表演活动,自己去发现问题。在表演活动中认真地观察,高兴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与老师,长此训练,幼儿就能培养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看看那些在表演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孩子,你就能感受到他们那份从心底散发出来的喜悦和成功感。
每一次完成一个表演剧,孩子们都离不开积极参与幼儿的表演活动的老师,老师就像孩子们的“大朋友”。在平等、和谐的活动气氛中,幼儿会对活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大朋友”的适时指导和引导,表演活动的教育成效愈加明显,从而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认为本次表演剧孩子们表现得十分完美,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明白了很多道理:知道了自信与勇气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海底总动员”动员的不仅是那些鱼儿、草儿,动员的更是孩子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