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研修沙龙>>文章内容
读《幼儿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中三班:屠雪琪)
发布时间:2017-09-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屠雪琪

拥有阳光心态 聆听幼儿心灵世界 

             读《幼儿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

屠雪琪

    

    这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所著,他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来介绍、演绎那些严肃的、科学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里面的64条心理效应改变了我以前对心理学的看法(枯燥、抽象、不实用),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与点拨,运用教育中的各种心理效应,引导孩子饶有兴趣、主动的参与学习,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中的知觉中的图形——背景现象这个理论给自己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在知觉的过程中倾向于将对象分为图形和背景,背景就像幕布一样,使最前部的显眼的图形突出来。同时,图形和背景可以相互交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的眼睛看到的虽然是同一对象,感知到的却完全不同,这样就得到了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表达了不同的内容,侧重于不同的方面。如“晕轮现象”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以偏概全;“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感受到正在受到关注,从而真正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后,他会表现出较高的效率;“马太效应”在提醒我们绝不能让“好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发生……

    而《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种新行为、新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而当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断地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克制。

其实暑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读得很用心,因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知有一种什么力量总是牵住我的思绪,让我不自觉地就回忆起我身边的那些教育案例。

    案例1:《绝望的体验——习得性无助》。班级里有一些缺乏耐心的幼儿,他们在区域活动时、户外游戏时。遇到了解决不了的事情或者难题时。这些幼儿就会表现出绝望和放弃。其实,很大程度上,这些幼儿之所以始终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过多地品尝了活动上的挫败感。多次的打击使他们最终放弃了。比如:“我们班的辰辰小朋友,美术活动上绘画时,第一次他先尝试着画直线--失败了,我走过去看了一下画上的直线歪歪扭扭。我告诉他,你再重新画一次。第二次他小心翼翼的慢慢画--又失败了。辰辰就大声的喊:‘老师,老师,我不会画,我不想画了’。然后,我就走了过去告诉辰辰:‘你差一点就成功了,你已经画的很棒了!我们再尝试一次好吗?’第三次--辰辰成功了。辰辰表现的很开心。”辰辰从失败之后的失落到教师鼓励再次尝试之后的成功,这无疑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多给失败的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尽量避免给孩子创造“习得性无助”的诱因——挫败感。同时,也提醒我们老师,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而《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让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葡萄”,要学会欣赏自己手中的柠檬,即使它酸酸的……

案例2:别让孩子成为最后受气的那只猫——踢猫效应。午饭进餐时,有的班级的老师会用“恐吓”的方式逼迫孩子吃饭。比如:“你如果再不吃完,你就不要吃了,把饭菜都倒掉!”;“如果你再不吃完,我就把你送走!”;“你一定要把饭菜都吃完,吃不完也要吃!”这些话,都是错误的。幼儿听了这些话会反感吃饭,害怕去吃饭,不利于幼儿的饮食健康。

有一些老师在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中,是会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那心情就会受到影响,而这些不良情绪是需要发泄的。那怎么样发泄?一定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要不然不利于身心健康。同时,不良情绪不及时发泄,越积越多,迟到也会集中爆发出来,到时候产生的影响会更大。为了避免幼儿园的孩子成为那只最后受气的猫,有几点要求可以去做。

   (一)数数。当你生气的时候,请你从1数到10。如果数到10还在气头上,那么,请继续数到100。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帮助自己稳定情绪。

   (二)停止一切师幼互动。当你生气时,应该停止与孩子的互动,包括不说话,把愤怒的视线从孩子的身上移开,等等。因为虽然没有责骂孩子,但是你的情绪姿态,你的眼神对孩子来说仍有很大的杀伤力,甚至比语言更具有杀伤力。

   (三)情绪请假。老师因家庭冲突,处理同事领导的矛盾中情绪失控,其带班工作可先由搭班老师暂时顶替。情绪请假可避免教师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甚至做出伤害孩子身心的事。

   (四)不要把不满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有时候,教师在与同事、领导处事的过程中,在家园互动的过程中,会对某些人产生不满甚至愤怒的情绪。千万不能把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以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五)放轻松的方式要选对。一些心里想不通的事情,负面的情绪。可以找朋友倾诉、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等。负面的心理也要转变为正能量。

这本书是非常值得我们阅读的,一个个简单的事例的背后都蕴藏着很多大道理,很多都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巧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巨大魅力,争取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智慧。有了这本书作良师益友,使我更了解教育中常出现的这些心理效应,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也得心应手了许多。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我们要将这些心理效应付诸行动,从而产生教育的效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