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要学马卡连柯》有感
中一班 蒋泽慧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是以传统的学科课程为主。学科课程客观上不是从学生现实需要与兴趣出发,而是从学科逻辑出发。它使各个教师分别为实现学科的目标而教,各个教师工作之间自然存在鸿沟;由于教师之间缺乏共同活动,工作上联系的机会不多,也就难以取得共识。这种以学科课程为主的教育,它使“教”成为教师个人的职责,“学”成为各个学生的职责。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茫无头绪,主要责任不在班主任,实因没完没了的行政事务和徒有形式的活动,迫使班主任成为孤军奋斗、包办代替的事务员。
因此,在本书中,马卡连柯提出了“教师集体”,尤其是根据建构学生集体的需要确立“教师集体”的理念和思路。马卡连柯认定:以往教育书籍“往往把教导员(教师)看成了孤立的个人”,仿佛只有“好教师”才能教育学生,而庸碌无能的教师一定教不好学生。结果把教育工作的希望寄托在“孤立的个别教导员(教师)”身上。然而儿童、少年数以千万计,哪有那么多“好教师”呢?同时,有些教师往往过分看重个人对学生的影响,或追求学生对自己的爱戴,甚至还因别的教师不受学生爱戴而高兴。很难指望在这样的教师参与下会有真正的教育过程。这种“教师集体”的理论是:
1.无论哪个教师“都不能单独地进行工作,不能作个人冒险,不能要求个人负责”,而应当成为“教师集体的一分子”。因为“凡是教师没有结合在一个集体里的地方,凡是集体没有统一的工作计划,没有一致的步调,没有一致的、准确的对待儿童的方法的地方,那里就不会有任何的教育过程”;反之,即使有些教师个人能力较弱,如果形成教师集体,并且教师集体的成员合理配置,那么教师集体中能力较弱的教师,其作用未必比各行其是的优秀教师小。“如果有5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就要比10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教师集体不应当是偶然集体起来的,而要“合理地组织起来”。教师集体的成员在年龄、性别、经验,甚至个人风度方面要合理配置。“应当有一定数量的有经验的年长教师,也一定要有一个刚刚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还没有工作经验的女青年。”有的教师即使能力弱一点也不妨事。其中至少要有一个年轻漂亮的男教师和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教师,要有乐观愉快的人,绝顶聪明的人,哪怕只有一个也行。
2.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并不是两个集体,而是一个集体,而且是一个教育集体。
在统一的教育集体中,教师集体与学生集体的关系是:
(1)建立教师集体,不是为了分别培养各个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集体。“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教育个别的人,而要教育整个集体。这是正确教育的惟一途径”。
(2)单靠单个教师个人的努力,不足以培养学生集体;要培养学生集体,只有诉诸教师集体:“如果没有教师集体的话,是不是可以培养出集体——或者最低限度能培养出一个儿童集体呢?……毫无疑义,如果有15个教师每人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来进行教育工作,那是不能培养出集体来的。因此,也应当有教师集体,这是很明显了。”
(3)在学生集体形成之前,学生集体是教师集体的教育对象;学生集体一旦形成,它本身就成为“教育的主体”。那时,主要不是由教师集体教育学生和学生集体,而是学生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自我教育。
3.教师集体具有一般“社会组织”的特征,“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自己的爱戴”。
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它与一般社会组织的区别在于其共同见解、信念及相互关系都植根于学生集体之中,一切为了培养与维护学生集体,而不是游离于学生集体之外,或凌驾于学生集体之上。在学生集体形成以后,教师集体是学生集体的辅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