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豆宝宝成长
——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邵冰青
[摘要] 幼儿园的大多数活动是以主题活动为主,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实施是幼儿园活动取得相应效果的重要保证。“真正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要能吸引幼儿的兴趣,还要能使幼儿持之以恒。”本次活动让幼儿做真正的主人,教师及时捕捉幼儿兴趣,提供支持、进行引导,在活动中幼儿都愿意主动花时间动脑筋去思考,在收集、观察、操作、探索、记录、思考和理解的过程中,幼儿的心智、情感和意志行为等都得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主题活动 自主性学习 家长及社区资源
近几年,幼儿园活动多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主题活动的系统性、整合性较强,普遍被幼儿园一线教师接纳与实施。但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教师往往较为关注主题本身线索的设计、开展,而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学习的自主性较难得到体现和发展。幼儿之间由于年龄的差距、已有经验的不同,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我们认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幼儿自主学习的需要,应能促进不同水平幼儿附有个性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尝试在主题活动“豆宝宝成长记”中,通过改变观念、改变思路、改变方式、改变策略,让主题的生成与发展,伴随着每个幼儿的成长,让幼儿通过收集、观察、记录、绘画、实验、比较等方式,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一、主题生成来源:巧抓教育契机,共同生成主题
阳春三月为了丰富我们班自然角的品种,我们请幼儿带来各种各样的小豆子进行种植,我们原先以为幼儿种植后就会忽略它们,但是将近一周的时间,我们发现在晨间自我服务时间、自由活动时间甚至放学后经常有孩子的身影出现在自然角,他们时不时的去看小豆子们的生长情况,甚至幼儿之间的谈话也有了很多关于豆子,他们在一起议论小豆子是怎么种的,小豆子为什么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都期待自己的豆子早早的发芽,希望自己的豆子长得最高最大……幼儿对豆子们的关注度和兴趣日益增高,教师对幼儿的这一现象进行了及时捕捉,尝试思考,试图通过主题的开展和引领来帮助幼儿系统科学的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通过这一渠道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关爱和呵护。于是我们新的主题就这样应运而生。
二、主题目标引领:合理设定目标,深化活动价值
我们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之上,对主题目标进行了预设。我们试图通过主题让幼儿对豆子的种类、名称、营养价值有充分的了解。通过收集、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豆子的种类、名称、营养价值等。让幼儿进行了豆子的种植,了解豆子生长的要素并通过绘画、符号记录等方式让表达豆子的生长过程,同时充分的利用豆子的特性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角色游戏中进行豆子的创意拼贴画,并在生活区、科学区提供一些辅助的材料和科学实验的用品让幼儿进行豆子的科学小实验,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主题《豆宝宝成长记》开展不仅促进了幼儿的观察、动手、科学记录、实验、认知等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活动幼儿对豆子的种类、豆子的种植方式、生长需要有了更加科学系统的认识,此外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能够合理利用多种资源,有效的挖掘身边的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图书资料资源等等,发展幼儿调查分析、统计归类等能力。
三、主题线索脉络:多领域同渗透,内容层层递进
以往的主题多以老师预设、选择为主,但是鉴于现在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对自然角已经有了自己更多的想法和认知,我想通过此次尝试,完全以幼儿为主,教师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
第一阶段:豆宝宝来到我们班:激发幼儿种植豆子的愿望
我们开展了豆子朋友们、豆子分类、豆子朋友比一比等活动,幼儿通过收集各类图片了解了各类种子的名称、颜色、大小等特征,看着五颜六色的豆子“我要看看那个最大的豆子、我喜欢红颜色的、我想选绿的……”幼儿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的心里话,幼儿自主选择着各类豆子进行着观察比较,在比较、分类等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持续高涨,对豆子们的好奇也更加强烈了“它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呢?”带着幼儿的好奇我们开始了种植活动。
第二阶段:豆宝宝快快长: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成长
我们开展了猜猜我是谁?(语言)种豆子(实践)、豆子成长册(美术)、豆子的生长(科学)、看谁长得高(数学)、找不同(美术)等活动,种植豆子的活动中,幼儿进行了豆子成长图的收集,对豆子的种植及生长规律有了前期经验,种植过程中幼儿通过埋土、浇水、松土等活动更加增进了对豆子的情感,“老师,你快来看,我的豆子发芽啦!……我的豆子长叶子了……我的豆子长得太高了已经倒下去了怎么办?……”
幼儿每天都会在观察中不断有发现,在比较中有突破,豆子的成长时而让我们兴奋不已,时而为豆子的“问题”忧心忡忡,豆子们的成长时刻牵绊着我们的心,小伙伴们总是不停的分享着喜悦也共同解决着困难,为长得太高已经倒下去的豆子搭起了支架,期盼着它们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老师我和他的豆子叶子长得不一样,老师你看我的叶子有尖尖的角……”豆子们在成长,幼儿们在观察中也潜移默化的成长着,他们已经关注到了不同豆子成长中的不同,成长的速度不同、叶子的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等等,这些都是他们自主学习中的欣喜发现,是他们自己的收获。《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似乎诉说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发现的喜悦,他们还拿起了画笔用自己的绘画方式,用符号记录着豆子们的点滴,在他们在争辩谁的豆子长的更高而不可开交的时候,教师及时为他们找来了雪花片好朋友帮忙,在雪花片的帮助下,“最高豆子”终于有了结果。豆子们在成长着,幼儿也在成长,伴随着豆子的成长我们收获颇丰,不过似乎这些还不够,“豆子还能做什么呢?”我们思考着尝试着,迎来了我们的“豆子博物馆”。
第三阶段:我们的豆子博物馆:豆子创意无极限
我们还开展了我的成长瞬间(如:我的第一片叶子)、豆子创意镶嵌画(美术)等活动,充分利用豆子的特性,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制作各种豆子创意镶嵌画、幼儿在制作中再次感受豆子带来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对豆子无穷魅力的探索欲。
四、区域创设:优化游戏环境,促进自主学习
(1)环境布置
活动中幼儿以图画、符号、照片等形式记录,在感知、操作、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对豆子的认知,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制作相应环境,环境的位置、大小、顺序都由幼儿共同讨论决定,环境布置中让幼儿积极参与,以制作出为幼儿服务为主的环境为宗旨,活动中幼儿可根据墙饰和同伴进行讲述、介绍;墙饰始终以幼儿的想法作为主导,制作出幼儿喜欢能引起幼儿共识,产生共鸣的主题墙饰。我们共同制作了“豆子家族”、 小小“最佳栏”、“我们长大了”等主题墙饰,墙饰中有幼儿的绘画、符号记录、活动剪影等等。墙饰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豆子的认识,保持了幼儿对豆子的兴趣,瞬间剪影让每个孩子都看到自己同伴在活动中的辛勤和努力,形成互相学习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
(2)区域游戏
区域环境中,结合主题特色,美工区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豆子,幼儿根据豆子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进行了豆子镶嵌画活动,幼儿根据豆子特点充分发挥创造性制作了瓢虫、蝴蝶、云朵等豆子镶嵌画。
在益智发现去中我们也充分利用了豆子作为活动材料,通过进行“找不同”这类发泡豆子的小实验,让幼儿感知豆子在遇水之后的变化,同时鼓励幼儿用安全刀对发泡过的豆子进行解剖,让幼儿进一步观察豆子的内部结构。
五、家长及社区资源:参与得到体验,体验产生共鸣
活动的开展中,活动前期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问卷调查表,幼儿通过调查主动获知了豆子的相关知识,如品种、颜色、大小等,种植过程中家长为幼儿及时提供酸奶盒、泥土等等确保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在社区资源利用中,我们主要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和菜市场中的豆类品区域,走进菜市场幼儿们的小眼睛都在发亮,五颜六色的豆子像一个个都成了幼儿在参观中发现的瑰宝,幼儿通过参观了解了更多种类的豆子,除了在幼儿园收集来的红豆、绿豆、大豆、芸豆还有豇豆、黄豆、黑豆等等,幼儿在对豆子的种类有了更丰富的了解的同时还拓展了视野,在参观中我们不仅参观了更多种类的豆子,还进一步挖掘了各类豆制品进行参观,白豆腐、豆腐干、千张结等一系列琳琅满目的豆制品再次激发了幼儿对豆子探索欲,“这个白色的豆腐就是我们平时在幼儿园里喝汤的时候吃的那种……阿姨,这个豆腐怎么做?好吃吗?……”幼儿在实践中让幼儿了解到他们对豆子的认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幼儿的视野在得到拓展的同时,生活经验也得到了丰富。
以上是我通过成长主题“豆宝宝成长记”活动的开展,实施获得的一些感悟及反思。搞好主题活动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的想法给予积极的支持、适当的帮助和必要的引导,让幼儿走出探索仅仅是操作,仅仅是按照教师的指引这一验证的误区,让幼儿在真正在主题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究,感受自信,体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