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由一篇篇小短文组成的,每一篇都算是基于讲述、抒情、规劝、议论等等方式或者兼而有之的小散文,怎么看都跟题目没啥关系,不知作者取这个题目的用意在哪里,或者可以理解为,读了这本书之后,可是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好吧,且不管他的逻辑,捡一些有用的说。
1、若想改变,就从丢弃旧物开始。
好像是有些道理,来广州也算有三年,搬过几次家,每次都是找好房子之后,提前一个月整理,也不请搬家公司,就和毛毛一小点一小点地挪。于是每次整理的时候,总会纠结丢弃旧物。旧信件,旧照片,旧书,总会有一点点想起如何相遇,如何相交甚欢,如何相视无言。终于也慢慢学会了,把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只要不涉及到个人信息,直接丢进垃圾桶。
生命是一次旅程,总有适合途中朋友的车站,总有人要上下车,我们要学会面对过客,学会忘记。但也总有一些人有共同的车站,他们会一起坐下取。2015年毕业,走时朋友说,他家远,这一走不知何时见,当时心境沉重;2017年,见了一面,又匆匆离开,三年时光,心境不同,我想只要愿意总能相见。
2、当你听懂了乡愁。
乡愁是什么?
龙应台的解释比较贴切: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3、因为一起走了太久,所以彼此都慢慢成了彼此人生的见证人。
是啊,每个人都有几个朋友,一起走过十几年岁月,一起互相见证彼此恋爱、失恋、游戏、工作、升职、成家,熟悉得如同亲人,即使长时间不联系,见面照样嘻哈打闹,毫不陌生。
相对的,因为再无际遇,只能说一句天涯各珍重。
文中说“女友大婚,早早就向要好的同学发了邀请,到了婚礼前一日接到的确实一通通道歉电话——工作太忙了,请不了假,有培训……女友很不淡定,她母亲在旁边静静说了一句,到了我这个年纪,你就会庆幸,朋友不用多,因为圈子越来越小,反而变得更踏实富足。”
也有一定道理,因为生活,会慢慢冲淡毕业时杯杯酒仰头干掉的离愁。
书中还讲了其他比如“剩女”和“胜女”,关于中年危机,关于婚姻等等若干小短文,都还不错,个人觉得都是在告诉我们内心强大吧!
估计光读下来没什么用,就稍微加点思考,写成读后感,也许还能算这本书没有白读。人到中年,身体不比年轻时候,去年末大病了一场,不能长久对着电脑(其实每天面对最多的还是它),就这么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