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研修沙龙>>文章内容
读《幼儿行为管理》有感(中二班 田老师)
发布时间:2018-02-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读《幼儿行为管理》有感

田豫

与我而言行为管理是一个国际性难题,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父母在面对儿童表现出所谓的“问题行为”(挑战性行为)时,都会感到头疼不已、心力交瘁。对于行为管理,国外研究比较成熟,成果也很多。“行为管理”是一个舶来词,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成长要采取高压手段,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儿童,以使儿童按照成人所期望的方式行事。而读了这本书后我们能轻易了解这是对行为管理的一种误解。其实,培育适宣行为,才是行为管理的主要追求。教师应正确认识和解读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并且能机智运用有效的、不损伤儿童自尊的策略处理和矫正这些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合格教师逐渐成为卓越教师的要求之一。虽然我还是个经验与能力都还有所欠缺的青年教师,但是在寒假的阅读中我也汲取了这本书的部分营养,虽不能说读透了这本书,但略知皮毛还是是做得到的。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没有掌握行为管理原理的父母和教师,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运用各种奖励或惩罚方法。遗憾的是,这些方法要么效率不高,要么事与愿违。原因在于他们未能意识到自己对于特定的儿童施加的影响是积极、有效的还是消极、无效的,无法运用行为学的方法,如主动利用和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提供适合儿童水平的课程等。0-6岁的学前阶段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极为关键的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儿童在这一阶段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对其今后的智力、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只有充分掌握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切实承担起保教幼儿的职责,因此,学习行为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尤为必要。《幼儿行为管理》一书注重幼儿行为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新手教师和一线教师提供幼儿行为观察和管理的指导。幼儿行为管理并不是立即就能做好的一项工作,还必须经历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实施运用并通过不断反思,才能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以及关于教育对象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实践智慧,成为专业熟手。也就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身并不等于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智慧。现实还告诉我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孤立的个人行为,恰如一粒种子本身并不能完全决定自己的长势和果实,种在不同质量的土壤中,其成长样态和果实会大不相同。遇上肥沃的土壤,其长势就好,果实就佳;反之不然。这也就是说,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与其所在园所或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关系密切。
    因此,综合这三种专业发展取向,我从这本书中学习有专业度的指导,也寻求专业知识还原到具体的情境中的方法,让书本中的知识鲜活起来。与此同时努力做到学与做结合,边做边反思,而不以书本为教条。

有幸阅读了一本专业性如此强的书,在书本中学习与专业知识直接挂钩的引导策略,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实践对比,希望有一天也能做到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财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