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幼儿行为管理》有感
中四班 邵冰青
我们每个老师班上都有各种各样类型的孩子,个性差异很大,下面分享10种儿童的常见行为,让我们解开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帮助孩子调整。我们老师的情绪有时也会受到幼儿行为的影响,最后说一说如何调整情绪,愉快工作。
一、儿童常见行为
1.打人、咬人
行为分析: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打是排除的意思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解决方案: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教孩子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尝试与孩子家长沟通,并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2. 插话
行为分析: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别人谈的或讨论的内容,孩子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产生“共鸣”,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这时他急于求得帮助,可能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
解决方案:“因事制宜”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训斥孩子,可以耐心告诉孩子事后再解答或者给孩子讨论的机会,事后委婉地教育孩子,插话的行为是不对的。“相机诱导”即家长要利用一切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对孩子加以启发和诱导,特别要注意运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启迪和提高。“言传身教”即做家长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行”,这给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3.撒谎
行为分析:儿童“说谎话”的种类繁多,想像谎话、愿望谎话、无知谎话、游戏谎话、辩解谎话、方便谎话、友情谎话、吸引注意力谎话、复仇谎话、以及欺骗谎话,等等。幼儿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愿望、游戏和认知没有完善,偶尔有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
解决方案:切勿恶言相对,吓唬孩子。认清隐藏在谎话背后的儿童心理,采取与其心理状态相符的办法解决。例如,当你听到孩子说“我家里有三个电视机”的时候,你就应该接着说:“哦,是吗!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情,然后再说:“真的,如果能有三个电视机,那该有多好啊!”
4.哭
行为分析: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爱哭的孩子大部分都会有些胆怯,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和他玩,不适应朋友关系或集体生活时,就会哭起来 。希望引起关注。
解决方案: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只说:“别哭了。”,也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而无视孩子的感情,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 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同情、理解,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 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心情感到舒畅了,其结果,不仅停止了哭泣,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
5.不合群
行为分析:宝宝表现为怕生。以自己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会不高兴。孩子身上的某些缺点或缺陷,包括行为习惯、性格因素、身体因素、智力因素等等。住在楼房,本单元上下没有同龄孩子。父母因各种原因,把孩子关在家里。
解决方案:可以多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叮嘱太多,甚至孩子们的争吵,哭闹等事也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去干预,尽可能改变孩子的依赖状况。要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夏天自己洗澡,单独睡觉,自己起床,自己决定一天的活动等。如果孩子一时离不开妈妈,可将他们寄放到亲戚家,让其适应一下离开妈妈的生活。
6.发脾气
行为分析:孩子感到,只要我发脾气,在人前大闹,父母就会满足我的愿望。开始表现出自发性的孩子,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话就大发脾气,不是哇哇叫唤,就是倒在地上打滚,或者是乱扔东西。 “控制”欲望过于强烈,而现实又无法满足,这时孩子幼稚的心便慌乱起来,容易发脾气。
解决方案:不惯着孩子,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避免屈从。脾气暴躁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妈妈爸爸们需要了解这一点。不要觉得孩子这是“变坏了”,去责怪、训斥他,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不声不响。地把他抱起来,或者是平静地注视着他,等待孩子自己安静下来。
二、教师自我情绪调节
第一步:察觉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产生情绪时,表示生活中有事件刺激而至引发警报。于此同时,若我们能察觉到情绪的产生并认知情绪的种类,可以延缓情绪瞬间的爆发,并有针对性的管理。因此,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注意: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当我们发现到自己情绪异常时,要特别警觉。
第二步:治标
回到目标中来,转移注意力。适度宣泄。
第三步:治本
冷静三思,改变思维,调整心态。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三、八句格言,保持良好情绪。
1.有目标和追求
2.经常保持微笑
3.学会和别人一同分享
4.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相处
5.能处惊不乱
6.保持高度自信
7.尊重弱者
8.最后,不要财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