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已走向开放的教育。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孩子们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区域活动正是能让孩子们这样。因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进行自主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最普遍的教育形式。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与重视,并逐渐形成了幼儿园整天生活区域化的趋势。新《纲要》要求注重对幼儿的兴趣及能力的培养,并将情感发展放在了幼儿多角度发展的首位。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我在鼓励幼儿尝试、探索的同时,应更多的关注孩子在情感上的发展。基于快乐、喜欢、高兴、满足、热爱等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幼儿活动的效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快乐、制造快乐,生产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探索,在快乐中体验。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也不同,为此,在组织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我认为环境创设、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评价尤为重要。
区域环境的创设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不仅要考虑区域环境的美观性、教育性、操作性、层进性、情境性等原则,还要考虑区域中的人文环境即情感倾向。我针对我们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侧重从人文环境来创设区域环境,控制动态活动区与静态活动区的分离,考虑各活动区之间的相互关联,让环境与幼儿产生互动。例如,在生活区中,我们提供了用塑料大可乐瓶制作的大小不同的娃娃头,它们的头上梳着长短不同的毛线制成的头发。孩子们一进入活动区,就会为娃娃们编辫子。在编辫子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体验、解决蕴涵在情境中的大小、长短问题,也感受到一种家的温馨与快乐。
教师是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应少干涉幼儿的活动,采取师幼互动、环境互动的方法来影响幼儿。因为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应该让幼儿自己来选择区域的场地,选取区域活动需要的材料。因此,区域活动材料的合理投放能否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显得很重要。若教师投放的活动材料太容易,就会使幼儿丧失操作的积极情感;若教师投放的太难,脱离幼儿的实际水平,幼儿又会畏惧,产生惰性。因此教师在活动区投放材料时要掌握好尺度,考虑到幼儿间的能力差异,提供适合不同能力水平孩子的学习、操作的材料,使幼儿能在积极情感的支持下,通过自身的探索顺利完成。例如:在智力区,我同时提供几种难易程度不同的有规律穿彩珠项链为娃娃打扮,有同一颜色穿珠、有同一形状穿珠、有两种不同颜色(形状)间隔穿珠等等。这一层次递进的活动内容、材料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能在其中自由的选择,主动的探索,大胆的尝试,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和快乐。
区域活动的评价是一种双向交流,提供幼儿交流各自的经验,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分享同伴的快乐。通过交流分享,可以使孩子们关注所有的活动区;通过展示其他幼儿在其他活动区的活动结果,可促使幼儿产生对其他活动区的积极情感。在区域活动的评价中,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应过多的在乎幼儿认知、技能提高了多少,而应在乎活动的过程、幼儿的情感体验,在评价中多用鼓励的方式,在幼儿出现疑问时,要鼓励幼儿再次探索,引起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评价由统一性向多元性发展,协调幼儿产生的不同观点,考虑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保护幼儿活动的积极心态,在评价中多用肯定的方式,肯定幼儿具体的行为。如“你真棒”,“坚持了,你就成功了”,“对于你的发现,我们都为你感到高兴”等等。促进幼儿活动的积极情感,提高幼儿活动的质量。
有人说,快乐学习是快乐生活的通行证,那么快乐的区域活动将会更好的促进孩子快乐的学习,使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