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研修沙龙>>文章内容
幼儿园沙水游戏的实践与思考(小三班 叶老师)
发布时间:2018-06-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叶老师

一、游戏价值:
什么是沙水游戏?幼儿以沙水为基本材料,借助玩沙玩水的工具或材料,在游戏的情境中受内在的兴趣的驱动,对沙水进行自主探索和操作的活动。亲近自然,在自然中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沙和水似乎是联通孩子与自然的另一种媒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会拒绝玩沙和水。
对大班幼儿来说,本游戏可发展的关键经验有:
1. 在玩沙玩水活动中,通过铲挖、拍打、倾倒、摇晃、推拉、堆塑等动作,促进肌肉的发育。
2. 能够有计划地进行沙水塑形主题建构,进一步感受湿沙的可塑性,发展创造力。
3. 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逐步形成建构兴趣和探索兴趣。
4. 能够主动参与游戏,逐步养成认真、细致、耐心与恒心等良好个性品质。
二、游戏故事:
红“情”绿意——沙子变身戏剧战
   幼儿教育离不开游戏活动的支持,沙水游戏这种自由轻松的游戏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行动力,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幼儿通过将白沙进行染、晒等工序成功进行了色彩的变化,并将其与戏剧课程《花木兰》结合,使沙水游戏有了新的诠释和意义。
故事一:给沙子变个小魔术吧!
【实录】
我们的沙子是白色的,总是玩白沙孩子们觉得并没有什么新意,有一天,孩子们开始讨论起来,如何给白沙来个大变身呢?
明明:“老师,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沙子变个颜色呢?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会更好看呀?”
欣欣说:“对呀,我们以前在美工区学过染布,沙子肯定也可以染成不同的颜色的!”
于是孩子们尝试用班级里的颜料进行尝试,可是发现颜料会掉色,天天回家将自己的问题告诉了妈妈,妈妈果然有好办法,第二天天天妈妈将一瓶植物染料带来给小朋友演示如何用植物染料给沙子变成好看的颜色,小朋友们听得格外仔细,马上我们的小朋友也要来试一试啦!
变身一【调色】:用调色笔挖出3至4勺染料于塑料盆中,然后倒入大量清水至塑料盆的三分之二处,继续搅拌,直至盆中颜色均匀为止;
变身二【染沙】:彩沙的染色效果、清洁、干湿都是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哦;
变身三【晒沙】:看护的孩子将每块颜色平平的薄薄的铺在地面上,增加了彩沙的光照面积,加快了水分蒸发的速度;中午的时候,看护的孩子翻动彩沙,让没晒到太阳的湿沙得到光照。
经过三次变身,我们的白沙终于变成了孩子们喜爱的彩沙,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真开心啊!
故事二:我们的“沙桌剧场”开演啦!
沙室的沙子由单一的白沙变成了色彩斑斓的彩沙,孩子的游戏热情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一次次的游戏中,孩子的沙雕游戏不断有新的创意生发出来。
【实录】
一次建造木兰家的过程中,思琪边玩边念起了花木兰的台词:“将军木兰女儿身......”原来,最近大班进行了《花木兰》的戏剧主题课程,这首儿歌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剧幕串词。思琪开心的说:“那我们来建造一个花木兰打仗的木兰家吧!”其他孩子听了一拍即合,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创作。
活动开始前,孩子们进行了平面规划,有人设计场景,有人设计人物,有人寻找或制作可利用的桌面材料。希希拿起圆柱体模型说:“我要做一个三层的大木兰家。”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往模型里灌沙。然后和琪琪一起用小手将沙抹平、拍实,再轻轻地拿掉模站场木兰家突然倒塌了。琪琪和希希决定重新堆建一次,于是他们又用同样的方法堆建。第二次、第三次,可木兰家依旧倒塌。旁边的莉莉看见了很着急:“你们的沙子太干了,要加点水才行!”只见他用喷壶向沙子里面喷水,通过填沙、倒水、拍实,以同样的方式搭建了第三层。木兰的家越做越高,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再也没有出现过坍塌的现象。
【观察与分析】
在建构木兰家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主动观察、思考、模仿,成功解决了搭建中的问题,提升了拍实、垂直垒高等建构技能,掌握了空间概念,感受到干沙与湿沙的区别,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沙室投放了各种各样现成的模具,有两层的哨所,有埃及金字塔,有城墙,有宫殿……但是当孩子们想要搭建自己脑海中花木兰场景时,他们却遇到了问题。模具虽多,但是并不是所有都能为我所用。为此,我们做了一次热烈的讨论,有人说我家还有一些模具,有人说平时我们的瓶子盖子也可以用来当模具,有人说没有模具我就用手来捏……
讨论过后,我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模具替代品:瓶盖、纸杯、碗、罐子、纸盒……这一次,我们信心十足。当我们利用纸杯塑形时,倒出来的沙子却散掉了,水已经加进去了,为什么还会坍塌?经过一次次的探索,我们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原因,一是纸杯比较软,所以不能像塑料模具那样往里面用力压实,二是我们选用的纸杯口,有细微的内收弧度,所以每次沙子快倒出来时,都会被内收的杯口给破坏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最后我们确定了模具选择的方向:内壁光滑、质地结实、敞口。根据这样的条件,我们发现很适合做模具的替代品有:碗、果冻盒、玻璃罐等等。
在第三幕英勇奋战的游戏过程中,有的孩子负责战场上两军阵营的建造,的有的孩子负责使用辅助材料(小树小花)装饰战场外围,有的负责人物的绘画和制作。整个沙室的创作氛围非常浓烈。
【观察与分析】
在探索模具的同时,我们也在尝试怎样利用双手进行堆积、拍实、垒高。孩子们平时玩泥工时积累的技能在这时就发挥了作用。不一样的就是沙子的可塑性没有泥工那样强,在创作时需要更加小心。尤其是利用小棍小棒进行雕刻时,湿沙的比例以及力度的掌握起到关键作用。老师也预设了孩子在游戏的时候会出现的困难,利用隐性指导(墙面图示的方式)为幼儿提供了沙水技能的支撑,使幼儿在自我探索和尝试中获得了成功感。
 
 
深“情”厚谊——携手拉响“建造战”
小小的桌面游戏,让孩子感受到了沙子的奇妙魔力。沙室的游戏继续进行着……而小小的桌面游戏显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游戏欲望,于是一个由孩子们自己搭建的沙池经过多番尝试终于成功了!
故事一:“科探区”里的小小发现
【实录】
有一次,孩子们在摆弄彩沙的时候,听到了孩子们的讨论:
大东:“唉,每天在这里玩真没劲,我想去外面玩沙子,很多很多的那种!”
思琪:“我觉得在外面玩一定很好玩,可是我们幼儿园又没有沙坑。”
大东:“那我们就在幼儿园自己弄一个沙坑呗!”
思琪:“我们可以现在科探区里面试试做一个小沙池呀!”
其他孩子一拍即合,就这样,沙坑建筑实验队成立啦!
以往每一次的沙水游戏,孩子们都只是在沙桌上用模具捏一捏、玩一玩...而现在,孩子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沙桌游戏,一个个奇趣的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可以选用怎样的材质来做沙池的底呢?”
孩子们富有想象力的看法蕴含着无尽的教育资源,冲击了我们固有的思维,于是我们在凝视中等待,把更多的探索空间留给了孩子,在教室的科探区孩子们开始了“微型沙池”小实验,孩子们取来了海绵、桌布、塑料纸等各种材质来尝试做沙池的底,不断的更换、实验、调整、思考,我们最终发现,厚实的塑料纸是最满足沙水流动不易浸染的特征。
【观察与分析】
在孩子们的倡议下,我们尝试造出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沙坑。“沙水游戏”的话题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沙坑实验游戏”让孩子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中中探索成长。在实验过程中,每一次出现问题后,幼儿都能更具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不断地比较海绵、布块和塑料纸之间的防沙防水特性、摆弄和操作微型沙池,最后选择出最合适的材料作为沙池的底,在不断解决突发问题的同时,幼儿创造性思维也到了发展。而我们老师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地引导幼儿去解决问题,不能放置问题,更不要盲目地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故事二: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沙池吧
【实录】
有了实验的经验,孩子们开始真正的沙坑挑战啦!于是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天天:“我们的沙坑可以建在哪里最好呢?”
大东:“我们造一个什么形状的沙池呢?”
欣欣:“我想给沙坑做个围栏,怎样才能更加稳固呢?”
莉莉:“水池里的水怎样才能流入沙池呢?”
孩子们开始讨论起来,最终我们选择了靠近水源的地方准备我们的大工程啦!起初“围栏小分队”的孩子们从用牛奶盒来搭建围栏,发现牛奶盒太轻,沙子容易将牛奶盒弄倒,湿沙会把牛奶箱弄烂,发现轻便的物体无法稳固的围住沙子;有的跑到建构室搬来了厚重的木条,有的孩子将轮胎车推了过来,将木条把塑料纸压住,湿沙终于不再外流,经过多次尝试,围栏终于建成了。
孩子们在游戏中有条不紊地分组进行搭建,有的成立了“运沙小分队”,用晨间体育器械里的各种器材,如小推车、拖拉车等将沙子运到场地上来,有的将家里的水桶面盆也拿来运沙;有的成立了“水管小分队”,从家里找到了各种水管、小水桶、大水桶,除了单独的个人运水游戏,孩子们在大东的领导下取来了半剖管,大家一起合作将水池的水引入沙坑中,感受到了水往低处流的特性;孩子们在自己建造的沙池中玩的不亦乐乎,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们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孩子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物”来获取搭建围栏的材料,等待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尝试。孩子在深入观察牛奶盒、实木条、轮胎等材料和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概括,以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寓“情”于景——激情打响“游戏战”
随着越来越丰富的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幼儿园内自己搭建的沙池,更大的沙池空间是孩子们的热烈追求,于是孩子们穿过幼儿园的后门,带上我们的沙水工具,来到了紧邻的社区沙池里,于是一场“游戏战”激情打响……
故事一:没有水源怎么办?
【实录】
有次玩沙活动时,心心说:“老师,我们家小区里的沙池可大了,我们去那里堡垒吧。”心心的想法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支持,原来,通过幼儿园的后门就进入了我们的小区,里面果然有个很大的沙池,孩子们看见这么大的沙池,显得格外兴奋,都跃跃欲试的想把自己的堡垒搭的厉害无比。可是小区里的沙池很干硬,心心带头倡议将沙子翻松、刨软,不多久沙子变得软软的了。可是没有水怎么办呢?思琪说:“我们可以用很长很长的水管来引到沙池里呀!”于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找到了浇花爷爷,请他将水管借给我们,又找到了连接水管的接口,孩子们自己动手将几段水管连接在一起,哇,水终于来啦!
【观察与分析】
幼儿通过挖、刨、铲等多种方式了解了沙的特性,知道如何将干硬的沙变得松软,当遇到没有水源的时候,能够主动想办法,寻求周围可利用的条件和人力资源,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发展行为。
故事二:我是游戏大玩家
【实录】
为了让游戏更好玩,我们在幼儿园选择了可用的材料,有水桶、沙铲、沙耙、形状模具、大小管道等等。孩子们在材料室进行选择时,有商有量,对于一些颇有争议的材料还进行了争论。比如有的人想将晨间器械室的小篓子带着,可是有人却说这种小篓子外面有孔会露出沙子……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我们也一并将这些整理出来一起带了过去。
幼儿自由分组将干沙打湿,用沙铲将四周的沙聚拢,堆积成一定的高度形成小山,然后用力拍打使它结实。幼儿尝试用长方体模型或四棱台模型在沙堆上塑模成堡垒形状,用四棱锥模型在堡垒上做垛口,用小沙铲在沙堆上有序地压出台阶,再用小树模型进行装饰。
不一伙,我们的“战场”在孩子们的齐心协力下已经成功建成,接下来孩子们开始了自发的游戏探索……
游戏名称 游戏目标 游戏材料 游戏玩法
建城池 1. 运用拍实、垒高等技能建造城堡
2. 能创造性的建造不同的城堡
水桶、铲子、沙水盆、各种形状的磨具 运用拍实、垒高等技能建造城堡,能创造性的建造不同形状的城堡,并将城堡进行连接设计。
举烽火 1. 锻炼幼儿的反应力
2. 自由分组命名
小旗若干 结合搭建的堡垒数量,将幼儿分为若干组,每组幼儿蹲在堡垒后,为每组堡垒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或者编号。 教师将水桶倒扣,一边诵读儿歌边敲击水桶:“咚咚咚, 咚咚咚。远处卫兵传消息,外敌骑马入侵来。战士保家又卫国,一号烽火举起来。”教师念完儿歌后,一号堡垒幼儿站起来举起双手挥舞手中的小旗,其余小组蹲下不动,动作错误者淘汰。
埋炸药 1. 运用挖掘能力掩埋炸药
2. 学会以物代物
铲子、纸球 用铲子挖出沙坑,将炸药埋在沙里,不被敌方发现。
布机关 1. 了解水往低处流的原理,感知小球随水运动的轨迹
2. 合作连接水管机关
支架、管道连接器、小球 综合运用拼搭、拼插、螺旋、架空等技能进行搭建,能使小球顺利随水流穿过“机关”,到达敌方为胜。
找拼图 1. 运用挖掘、掩埋将拼图藏在不同的地方
2. 在沙中寻找零碎拼图后进行益智拼图
拼图、铲子 一组幼儿将拼图散落在沙里藏起来,另外一组幼儿去沙里找出并完整拼图后为胜。
炸碉堡 1. 锻炼幼儿投掷能力 沙包 在我方阵营中向敌方投掷,将敌方军旗掷倒数多者为胜。
水枪战 1. 锻炼幼儿躲闪的能力
2. 感受在沙池里真人演绎的乐趣
水枪、雨衣 在各自军营中向敌方射击,感受沙水中游戏的乐趣。
 
 
【观察与分析】
教师观察幼儿建造堡垒的方法,重点引导幼儿想办法将堡垒建造得结实、稳固,如可以往模型里填沙,一边加水,一边拍实,让堡垒更牢固。按照同样的方法搭建多个堡垒,并在堡垒之间做好台阶,形成几个连续的堡垒。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自主、愉悦、创造,同时将课程里的游戏利用经验迁移的方式也添加到了沙水游戏活动中,使得游戏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一直努力为孩子创设舒适安宁的教育环境,保留足够的时间、预留足够的空间,引导孩子在沙水游戏中自由探索,培养孩子专注投入、自由创造的学习品质。在创造戏剧沙雕的历程中,孩子静心欣赏着自己和同伴制作的木兰沙雕剧,团结合作创设一个自己的沙坑,与同伴来一场真正的实战,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满足。
沙水游戏中孩子亲历了这一真实有趣的课程活动,保持了持续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了探究能力,这是一个清晰的学习过程,即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让人感叹的是,孩子是有潜能的,他的能力超出我们的估计;让人信服的是,给予孩子一个自主的空间,孩子有望收获更快的成长。我们始终相信给孩子一个“支架”,他将撑起一片成长的晴空.....
我们始终等待着 “花开的声音”,支持着孩子们对沙水游戏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关注、观察、欣赏和探究,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耐心等待孩子们玩得更有意义更有趣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