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研修沙龙>>文章内容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徜徉 ——游戏精神在集体活
发布时间:2018-06-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徜徉
——游戏精神在集体活动中的贯彻与渗透
常州广化幼儿园  袁菲
游戏,是幼儿成长的中心与基础。在前苏联学前教育理论中,游戏就被看做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之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游戏一直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据着“配角”的地位,长期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近几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游戏才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中。《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也逐渐意识到游戏的重要性,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等,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幼儿园教学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与指导,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和技能训练;幼儿园教学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建构认识的过程,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的过程汲取知识,从而获得经验的累积。
一、课程游戏化在集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现在的“课程游戏化”还处于一个发展中的阶段,理论和实践都没有太过成熟,自然有其精华之处,但也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
    1.活动主题比较单一
虽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活动、布置和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希望幼儿能够通过游戏的参与和环境的影响受到启发。但是,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的选择往往来源于课本,教师对活动环境的创设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迎合教材、课本的内容。内容形式较为单一,而往往忽略了幼儿自由创设、建构的游戏。教师“按部就班”的将教材内容教授给幼儿,并没有真正体现游戏化的实质内涵,无法展现游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幼儿活动中主动权的隐性缺失。
在课程进行中,有时教师会认为自己的角色是活动主题的确定者,是活动内容的引入者,而幼儿则主要是接受者。部分教师不相信幼儿生成活动的能力,即使是幼儿自由选择了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也会因为与教师所想的不一致,或脱离教师的“控制”而被否决。
教学片段:
    师:“我们看看这花瓶里有多少朵花?”
    幼:“1朵。”
    师:“那这个花瓶里有多少朵花呢?”
    幼:“很多很多。1、2、3、4…..”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将花放在桌子上,喊道名字的小朋友
就上来取花,将花按照瓶子上的数字插进去。”
一名幼儿取了一大把花,依次在多个瓶里开始插花。
    师:“好了,插了一个就可以了,把花放下你先下去吧。”
教师另请幼儿上来做这个小游戏。
    上述案例中,幼儿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但却因为没有进入教师的“预想”而不得不中断了自己的行为,没有自我参与与发挥的余地,也剥夺了幼儿活动中的主动性。
3.教师不自觉暗示性语言的出现。
教师经常在个别指导的时候,提出了很多的主观意见,对孩子有了一定的限制。
    教学片段:
    师:“你们心里最喜欢的人是谁啊?”
    幼:“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那我们今天一起利用桌面上的材料为我们最喜欢的人做一件礼物。”
幼儿自己动手,教师巡回指导。(桌面上有纸、蜡笔、水彩笔、橡皮泥等物品)
教师看到某幼儿在用橡皮泥粘纸:“这样粘不上,而且会把纸弄得很脏,如果真的想粘起来的话可以去老师的办公桌那里拿一瓶胶水。”
教师看到某幼儿将水彩笔在纸上乱花:“你画成这样是礼物吗?要好好的画,可以画小花、小草和小房子……”
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也给予幼儿充分的想象,让幼儿尽情的发挥,做出心中的礼物送给亲人。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个别指导的时候,提出了很多的主观意见,还是对孩子有了一定的限制。如:橡皮泥是不能用来粘纸的,要用胶水。水彩笔不能乱画,可以画花、草和房子等。教师在这方面仍然需要多加注意,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加在幼儿身上。本身是一个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地活动,但往往一个好的活动也会因为细节的把握没到位而黯然失色许多,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二、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
   1. 丰富活动主题,将课程游戏化与生活化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活动主题的太单一直接影响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展开。从课本中一味的展开教学活动和游戏,使教学内容被限制,幼儿的创造性得不到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资源,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
教学片段: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片树叶?你发现了什么呢?”
    幼:“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
    师:“这片树叶像什么?那另一片呢?”
    幼:“这片树叶像小鸡的脚丫,另一片想一只小船……”
    幼:“这两片树叶一片像小羊的身体,一片像一朵小花……”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的像,我们一起去操场上捡些美丽的叶子,用这些叶子来拼出一幅美丽的画吧!”
教师带领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回教室进行操作。
从以上的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仅仅利用几片树叶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根据叶子的外形进行猜想。在课程后期的操作中,也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让幼儿去室外自由选择树叶,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粘贴,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大自然这个环境的情景中,孩子们确实体验到探索的过程和乐趣。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2. 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游戏中的主动性。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中占有者即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指导游戏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与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起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活动并获得有效的发展。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体验放松,快乐、自主、自信体验快乐和自信是游戏活动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必须充分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地位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和状况,通过游戏区域的创设、适宜的提供材料、做游戏同伴等方式,把游戏活动的目标和必要的指导要素,物化于其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放松、快乐、自主与自信。
教学片段:
师:“小熊和妈妈把整个房子都堆放了水果,那小熊和妈妈晚上睡在哪里呢?”
    幼:“可以给小熊和妈妈搭建一个水果屋。”
    师:“那水果屋可以怎么搭建呢?谁愿意来尝试一下?”
    师:“那两个小朋友怎么搭建?三个、四个呢?”(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尝试表演。)
    师:“刚刚大家表现得都很不错!但是大家搭的都是圆圆的房子,除了圆圆的房子,我们还能搭什么形状的?”
    幼:“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
    师:“谁愿意再上来尝试一下?”
    师:“现在小熊的妈妈想请大家来水果屋里做客(出示椅子),可是只有一张小椅子,怎么办呢?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
    师:“请**和**先进来,你们会怎么办呢?”
    幼儿一人坐在小椅子上,另一人坐在这个小朋友的腿上。
    教:“小熊妈妈还想请更多的小朋友进来,怎么办呢?”
    幼儿一个一个坐在对方的腿上。
    教:“孩子们你们都非常的棒!只要充分发挥想象,一个椅子也能无限大!”
    从以上的记录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的在讲述,而是通过让幼儿自己思考,自己表演的形式进行故事的讲述,让幼儿深深沉浸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参与教师设置的情景游戏,解决问题,明白故事的内涵。教师将一个语言活动与游戏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仅通过参与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 加强教师自身建设,强化游戏化理念。
知识技能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颁布,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又有了新的规范,教师也要通过阅读教育部颁发的各种文件、杂志发表教育论文和名师微课来吸收新知识,丰富自身内涵。教学观念对教师而言是教师进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进行教学行为,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我们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当今社会教育的改革,汲取新的知识和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游戏化理念,能将其活运用于课程教育之中。
    4. 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合作与信任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就为新型师幼关系建构指明方向。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一幼儿为主体,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关系。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体验到愉快的感觉,保持平等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教师无论是在活动中还是游戏中,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去对待幼儿,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更多地围绕幼儿的需求展开一系列活动。不能因为幼儿超出老师的预想、脱离老师的控制而被否定。树立“平等”、“合作”和“信任”的师幼关系,已成为当代新型的一种师幼关系,是更好的进行课程游戏化的保障。
  游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熟悉的,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游戏的阶段。“幼儿园之父”福禄倍尔曾经说过: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生命、思想和心灵全面的内在满足。”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换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和生活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