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研修沙龙>>文章内容
读《向孩子学习》有感(大二班 田豫)
发布时间:2018-09-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童年的捍卫者
——读《向孩子学习:一种睿智的教育视角》有感
田豫
接触这本书实数偶然,一个漫长悠闲的暑假配上一本可以慢慢品味的图书,是我们刘园长为我们广幼每一位老师精心准备的“小礼物”,细细读来受益良多。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前进,传统教育中的成人与孩子的关系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文化反哺”现象不断涌现,从而引发了许多现代教育的新问题,如何评价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向孩子学习……都使得现在的成人越来越困惑,越来越吃力。由此,作者提出成人只有和孩子一起学习,同时也向孩子学习,才能跟上孩子的步伐,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在和孩子接触时,心里总有些疑问。有时怕和学生走得太近导致学生不害怕你,教学质量体现不了,和学生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上课的时候,总想把知识传输给孩子,让学生能顺利的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特别是在社会课的时候,预设好的环节,结果学生却不能顺着你的思路。往往这时我总会把学生硬生生的拉回到自己的预设环节中,最后导致小朋友学得糊里糊涂不能真正理解集体教学的内容,自己则感觉上太累!结果导致一堂不成功的课!为什么会这样?
向孩子学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一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大人对孩子的认知存在着刻板偏见,总认为孩子知识有限、思想又不成熟,除了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活动,能有什么主见、思想,因而,常常对孩子的思考、想法乃至建议不以为然;二来,中国自古便有“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的说法,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是主导,高高在上,怎么能够向孩子学习?即使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只要跟教师的观念相冲突,教师出于“好面子”的心理也会否定孩子,更谈不上向其学习。我以前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因此,孙老师的书对我而言,无异于醍醐灌顶。书中开篇便指出,孩子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很多品质我们成年人实际上并不具备,或者说不像孩子那么突出,比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体性增强”、“平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孩子的这些宝贵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就我的教学活动而言,以后要做到以下两点内容。首先,“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拓展和延伸,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学生视作课堂教学的根本,“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向孩子学习”最终的目的还是服务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教师只有在向孩子学习的基础上,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的长处与不足;其次,“以学定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形,决定相应的教学规划,如此,才能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向孩子学习”对教师而言是手段,教育才是目标,通过“向孩子学习”来推行教育活动,可以减少教育教学环节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发育。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前进,传统教育中的成人与孩子的关系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文化反哺”现象不断涌现,从而引发了许多现代教育的新问题,如何评价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向孩子学习……都使得现在的成人越来越困惑,越来越吃力。由此,作者提出成人只有和孩子一起学习,同时也向孩子学习,才能跟上孩子的步伐,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向孩子学习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 终身学习。我们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行为方式及习惯有很大一部分已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我们的成见、生活经验以及越来越多的惰性常常阻碍我们看到这一变化。但是,我们的孩子出生在这个新的时代,成长在这个新的时代,对这个新的时代有天然的适应能力,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不得不向年青一代学习,以便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在他们的帮助下一起适应新的社会。
向孩子学习,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进孩子。在知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知识来源也愈来愈多元化,孩子用几年时间学到的东西可能与成人以前30年时间掌握的差不多,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影响成人世界的潜能,孩子们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理念反哺给成人已经成为必然。老师已经做不到”学富五车“,就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虚伪地维系自己做老师的绝对地位和权力。走”进“孩子的”进“就是要真正深入地了解孩子、研究孩子、读懂孩子这本书。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是一本独特的”书“。
与时俱进,让生活学习化、工作学习化是新世纪的最佳生存方式。现在我们正在被青少年甩在后面,我们感到了挑战,我们对自己的无能和无知感到恐惧。如今,许多教授计算机的专职教师也都感受到了这一点,很多学生在老师指导入门后,很快就超过了教师,最后就变成了相互学习。亲爱的孩子们感谢你们让我试着用你们的眼睛发现这世界上那么多的美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