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提出的教师教育新的研究问题,尤其值得我们一线教师阅读、学习。读完此书,受益匪浅。首先,它使我对新世纪教师面临的挑战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也督促我更努力的投入工作。要求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事业。书中这样讲“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谁就拥有好的教育;谁拥有了今天好的教育,谁就拥有明天的世界。”世界在瞬息万变中把我们带进了21世纪,21世纪是个“信息化时代”,同时又是个“学习化时代”,在今天急剧变化的社会,我们都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那如何迎接挑战呢?正如教授所说,我们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在各个方面努力提高自己,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因此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是我们目前必须不断提升的事情,因为不接受新事物,则会被新事物所淘汰。
教师教育新视野是李基教授基于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这一宏观背景、教师自身发展新走向的思考,提出了教师教育新视眼的命题,该书“新视野”,其“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入手,论述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第二,从专业化立论,论述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发展;
第三,以系统论为指导,论述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改革及其一体化问题;
第四,从艺术,语言,写读能力,游戏,案例研究,国内外差异等方方面面介绍新思想,以及新的教育方式。
在本书中,我发现了几点与目前我园所创设的大环境以及追求的发展想关联的内容以下做出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1.游戏作为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
我们掌握一项技能往往是通过别人的教学传授,虽然孩子在上小学之后也会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而学龄前儿童最有效的学习是在成人的引导下自己探索而来的。他们最有效的学习是引导探索,而不是被教授,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让他们在玩中学”。
我们发现每次刻意去教孩子时,总感觉怎么教也教不会。但如果我们让孩子自己探索,同时一旁有其他老师或大人也在玩,孩子很快就知道如何玩了,而且他们常常带给我们惊喜,自己发明很多新的玩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处于表现思维和直觉思维阶段。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
如果我们用五种教学方式给孩子建立对“苹果”的认知,对比一下哪种方式最有效。
第一种:拿着一个假苹果对孩子说:“这是苹果,苹果是红红的....”
第二种:指着书上的一个苹果图片,对孩子说:“这是苹果,苹果是红红的......”
第三种:画一个苹果,涂上颜色,对孩子说:“这是苹果,苹果是红红的........”
第四种:把“苹果”两个字写在纸上,带领孩子一遍遍地念“苹果,苹果,苹果”
第五种:让孩子“操作”一个真的苹果,他们可以用鼻子去闻苹果的味道,用手去感受苹果的大小,用眼睛去看苹果不同的颜色和斑痕,用嘴巴去品尝苹果的香甜……
显然,第五种方式更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符合孩子“材料操作”和“具象思维”的发展特点的。
2. 案例研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
首先,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均是真实的教育事件,这样可以使教师逐步形成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通过案例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再次,案例教学还有利于教师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师面对着案例问题的挑战,需要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在案例的讨论学时,教师可听到其他教师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有助于培养接纳不同意见和观点的态度;教师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也可以促进更好地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相长。最后,案例教学能增进师生的关系和互动,增强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实际教育教学情境的感受。
当然,这本书里除此以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教育新知识。本书使我对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新的认识。此书,让我更清晰地了解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更要充当好以下几种角色。学习的指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未来的设计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
最后,更坚定了自己的职业信念。教育劳动复杂、繁重,需要克服众多的困难。我懂得了,在教学中只有确立正确的自我价值实现尺度,拥有对教育工作的深厚感情,锤炼形成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战胜挫折,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沿着《学前教育新视野》所指引的方向,不懈的努力,潜心地探索,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以便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角色。
读《学前教育新视野》有感(大一班 蒋泽慧)
发布时间:2018-09-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