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童声激兴趣,抽丝剥茧真探究
——大班科探区生成活动《船》的案例分析
大四班 邵冰青
案例缘起
在中班时,小朋友们在《朋友船》故事中,已对船有一定的认知。一天早上,晨晨带来了家里的一艘玩具船,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关注。这是什么船?是航空母舰吗?这个零件是干嘛用的?你的船上放到水里会沉吗?你的船能在水里开吗?孩子们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于是把目光投向了我。对于孩子们急切的渴望,我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呢?在这些动力的推动下,我们的科学区就开始了“船”的探索。
案例一:设计——又是画来又是搭
实录:老师在科学区投放了船的构造视频动画,小朋友们看的非常仔细。知道了船不仅有游船、货船和特种船,而且由船身、船舱、甲板、螺旋桨、桅杆等基本结构组成。孩子们纷纷表示想当一回工程师,自己来造船。可是没有图纸怎么造船呢?设计船的活动便开始火热进行起来。董昕妍说:“我想把我心中的船画下来。”张明晨说:“我想用积木搭一艘船。”王子谦说:“我想用雪花片来拼一艘船!”于是画的画,撘的搭。很快设计的小船有了雏形。孩子们开始介绍起自己设计的船来。张明晨说:“我的是艘军舰,你看我的船上有非常厉害的大炮还有水雷,叫“威猛号”。”董昕妍说:“我设计的是游艇,是三层的,可以在顶楼看美丽的日落,我的船叫“美丽号”。”王子谦说:“我的是捕鱼船,船上有大大的渔网可以抓很多鱼,我的船叫“捕鱼达人号”。
分析:孩子们在一日生活中有许多科学教育的点,比如晨间锻炼时看到一只小虫,许多孩子就会驻足观察。用不同大小的纸球投篮需要花不同的力气,太阳照射到身上影子的变化等。老师要善于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孩子们生成的科学区域的内容比老师预设的一些内容更能激起孩子的探索欲望。在我们的科学区中,尽管孩子对船的经验不是很丰富,老师只提供了影形的指导,一段介绍船的种类和构造的视频,孩子们就能得到关于船的经验的提升。从孩子们的作品来看,他们设计是多样的,能自己选择不同的材料来表现船。他们的船有船身、甲板、船舱甚至还有驾驶室,飘着红旗的桅杆,而搭建的船只也符合了船的基本造型,并且孩子们都为自己的船命名了。初次的尝试极大的推动了孩子们做船的渴望。
案列二:制作——自主选材齐动手
实录:第二次进区,孩子们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材料可以来做船。董昕妍说:“要能浮起来的东西才能做船,不然船会沉的!”王子谦说:“对啊,而且要防水!”有了这个基本构思,孩子们开始在教室中寻找他们认为能够做船的材料。董昕妍选了筷子,塑料瓶,王子谦选了泡沫、纸杯,易拉罐,林恩莱选了木板、泡沫、塑料瓶。选好后,他们急切的来到水池旁开始沉浮的实验,并把他们的结果记录了下来。得出了筷子、塑料瓶、泡沫、易拉罐四种是比较适合做船的材料。他们每人选择了其中一种作为主要材料,开始了船的制作之旅。
只见林恩来拿了四个塑料瓶用胶带绑在了一起又覆上一层防水的薄膜,最后插上自制的小旗,一艘小船便初见其形。董昕妍则用双面胶将一次性筷子平铺着粘起来,再用胶带捆一圈,作为防水薄膜,又在木筏的两头加了两块泡沫,一艘小木筏也快要成型了。刘思成用了8个易拉罐绑在一起,又覆上泡沫板,做了一艘大船。王子谦的船都是用泡沫做的,他将整块泡沫板分割成了小块,拼了尖尖的船头和四周的围栏,还竖了一面红旗。孩子们高兴了朝我欢呼,“老师,快看,我的小船做好了,好想放到水里试试呀!”。
分析:大班幼儿对科学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操作的材料有着忍不住摸一摸、动一动的渴望。幼儿在科学区的探索活动是自主的、自由的。他们在教师创设的区域环境中,寻找到了他所感兴趣的问题,就能自主、自信地开展活动,而且可以自由支配面前的一切。这时,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由操作。所以在探索哪些材料能做船的时候,老师并没有规定好几种材料让他们实验,而是请孩子们到教室中去寻找你认为可行的材料,这几个小朋友在不同的区域里穿梭,选了美工区的纸杯、泡沫,建构区的木板、易拉罐等。这些本不是科学区固定的材料,孩子在拿取时肯定经过了一番头脑风暴,所以实验时他们的兴趣就更高了。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只是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强调一点“做”学而不是“讲”科学。因此动手操作是孩子探究的基本途径。在做船的过程中,从选材到拼接,到造型的设计,每一步都考验着孩子们的思维,每一步都是挑战着动手能力。有的能力弱的孩子粘贴时遇到了困难,宽胶带老是缠在手上,对面的同伴就帮他扶着,让他更好的粘贴。科学区中也渗透着合作互助,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没有对错,也没有规定的结果,所以孩子们很专注和享受创作的过程,并且正因为有了挑战,小船完成后,他们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做好的小船放到水里,所幸都可以浮在水面,孩子们齐声欢呼“太棒啦!”
案例三:实验——小船试航哪家强
实录:区域里的讨论并没有结束,孩子们又比较起来,你的船厉害还是我的船厉害。董昕妍说:“我的船能装很多东西,你的船呢?”王子谦说:“你又没有真的试过,你怎么知道?”这一问引来了董昕妍的不乐意,“那我们来比比看,看谁的船装的东西多。”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在建构区选择了积木当做货物,看哪艘船能装更多的积木。于是孩子们开始往船上装“货物”,边装边数,“一块,两块,三块……”董昕妍的木头筷子小船在装到第6块的时候下沉浸水了,林恩来的塑料瓶船装到12块时也浸水了,刘思成和王子谦的船装完了所有的积木还没有浸水。两人欢呼起来:“我们的船最厉害!”这时董昕说:“可能因为你们的船大吧,没事下次我也做一艘大船。”
这时林恩来说:“我们来比赛谁的船走得快好吗?”这个提议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响应。晨晨拿着他的电动船得意的走过来。“谁也没有我的快,我的是电动船。”其他人不服气:“我不信,要不我们来比一比呗。”一场关于人工和电动的比试开始了。大家开始沉思起来。王子谦说:“我们来一起朝着船吹风吧!”果然小船动了起来,可是前进速度很慢。林恩莱说:“看来风不够大,我们找个东西扇大风不就好了。”她找来一块大泡沫对着小船猛扇,可是还是没有电动船快。董昕妍说:“我们把水往前推让船快点走。”一群小朋友往前拨水,小船稍微加快了速度,但还是超不过电动船。大家服气的说:“还是电动的快一点!我也要在我的船上装个马达!”
分析:《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指出, 大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并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科学区船的试航实验中,刨根问底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想探究船的承重力到底多大,就讨论出了放积木的好办法,起初他们拿的积木并不是一样大,但他们自己迅速发现了问题,调整为一样大小的积木,并得到了面积大的船承重力要强一些的结果。在探究如何给船提供动力时,不服输的孩子们想了多种办法与电动船比试,并且专注认真的进行对比试验,这其中不正是蕴含着科学领域最重要的探究精神吗?
“船”主题的科探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对船的经验提升了,制作的技能提高了,实验的热情也增强了。我们以后会多听孩子们之间讨论的话题,来生成科学区的探究活动,顺应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也会在各区域中投放多元的材料,以备他们随时开展探究活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