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研修沙龙>>文章内容
中班科探游戏《纸的探秘》之案例一(中四班 朱
发布时间:2018-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案例一:纸的“试”探——各种各样的纸
【实录】
抓住孩子兴趣点,我创设了纸类大探秘的科探区,在区域中我投放了孩子带来的纸类,辅助工具(水彩笔、胶水)等,让孩子去感知不同纸张并对纸张进行分类。(图4)
孩子们争先来到科探区,都在找自己的纸,并拿着自己的记录表和同伴在交流纸的名称和怎么收集到的,但对于进行分类操作还没有兴趣,这时,教师介入游戏将游戏操作步骤图示打开,孩子们被吸引开始观察图示上的内容,有了以下讨论:
“哇,这上面有步骤图诶,我们可以照着看一看”
“这好像在给纸宝宝找家,那怎么分呢?”
“我觉得可以这么分,有颜色的纸可以分在一起,白色的可以分在一起”
“对,还有有的纸是硬硬的,有的纸是软软的”
.......
【观察与分析】
一、我的发现
1. 孩子们兴趣非常浓厚。
话题来源于孩子,生发于孩子,由孩子寻找答案,由孩子带来材料,这无疑是一个孩子的活动。老师尊重了科探活动中孩子的主体地位,把自主权、主动权、独立权还给孩子,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得科探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活动,所以幼儿在活动中自由、自主、创新,真正感到开心、快乐、满足和有成就感。幼儿之间也会一起探索、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
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导地位。
2. 材料很多,但没有趣味性。
游戏中的材料是孩子们自己准备的,为了更快地达成目的,孩子们单纯的只是在相互介绍下自己的纸张,但是没有了趣味性。如果只是为了给纸分类而分类,那么是不是就脱离了活动创立的初衷?让整个活动变得枯燥乏味。
二、分析与思考
1.材料的提供虽然更倾向于孩子,但是老师要有所筛选。
材料的提供过多、过杂,纸张有大有小,孩子们在分类的时候大小不一很有难度。
老师要清楚让孩子探索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而不是为了探索而探索。
2、整个探究活动单纯分类,体现不出探究价值。
整个活动只能靠幼儿直观地看、摸来发现纸的一般特性,挖掘不出深层探究价值。
[调整]:
经过跟搭班老师商量了之后,我们决定由两种小实验来体现纸的特性,帮助幼儿更形象直观了解纸张的轻重、吸水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