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研活动>>文章内容
语言活动中教师语言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0-10-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束佳

 

在幼儿园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里,幼儿教师的语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的语言教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学习活动、情绪、情感的发展,《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下面我就简单交流一下自己对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语言运用的看法。
1.“有趣、激情”化
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如果教师像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如果象播音员一样地说话则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特别是在听吴佳瑛老师的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就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鸭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等,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儿带入了童话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且充满活力。
在本人这次大班散文教学中,散文本身写得非常美,那如何让幼儿体会到散文的美,除了在一些知识经验的铺垫下,老师在每次朗诵过程中都要富有激情,对于个别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教学重点也可在朗诵过程中语气加重,声情并茂地引起孩子对个别字眼的注意。
2.“鼓励”化
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如在进行语言教学中,经常会有胆小的幼儿不敢举手回答,这时教师就可以说:“你来尝试一下,说错了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等等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当幼儿拥有了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嗯,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等等都是不错的。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3、“规范”化
36岁的幼儿正处在语言的敏感时期,他们缺乏语言的识别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示范,幼儿的语言就得不到正确的发展。在幼儿园,教师无疑是幼儿们模仿的对象,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腔一式甚至某种口头禅幼儿都非常敏感,都乐于模仿。有的老师“nl”不分,将“喝牛奶”念成“喝流来”;有的老师平翘舌不分,将“吃饭”念成“刺(ci)饭”;等。因此教师的语言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作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
4、“简炼”化
特别在语言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该简单明了,避免重复啰嗦。在语言教学中,有的老师喜欢重复一些习惯用语,如“对不对啊”、“好不好啊”等一些词语。还有在向幼儿介绍一些概念性语言时,老师不要讲一些专业术语,因为孩子是听不明白的,老师的语言还是简单、直白的好。
 其次,现在“开放式”的提问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快速接受这种新理念,这固然很好,但是往往教师抛出问题后,幼儿的回答却与教师预期的目标没能达成一致,因此,教师的提问又一次反复、纠结,孩子的回答也就七搭八搭。在这种情况出现后,老师如何与孩子呼应?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你预期的效果中来?这也是本人的困惑。
以上只是本人对语言教学中教师语言运用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后会在《纲要》的引领下,去积极实践、认真探究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