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教育中,最大的特点是教师的口语使用特别多,这是由于幼儿阶段独有的特点决定的。幼儿基本上不识字或识字不多,他所接受的一切教育、获得的所有知识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成年人的口耳相传。因此,我们老师要更加注重运用好语言的魅力。让我们的语言能够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那如何更好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呢。
我听了
1、教师语言的多适应性。也就是要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幼儿。比如说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不同,具体来说,对性格较为敏感、容易紧张的孩子,我们的语调要亲切,体现出关怀。这样才能消除他们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我们的语速要适当地慢一些,要有耐心;对性格较急的孩子,我们的语速要适中,沉稳,以缓和幼儿焦燥的情绪。因此,在幼儿个体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我们教师的语言绝对不能是千篇一律的,而要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教师语言的准确、鲜明及口齿清晰。这样才能让幼儿听懂、听清我们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孩子们听清楚了,才能使他们逐渐理解。众所周知,幼儿语言的获得多由模仿而来,因此,我们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这样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幼儿的语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教师语言的用词准确。教师的语言不在于多,关键是在于精,应当练就成一种言简意赅的本领。因为,学龄前儿童正是积累词汇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幼儿表现出对词汇极大的兴趣,他们关注新词,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使用新词,因此,我们教师使用词汇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对词汇的积累和使用。
4、教师语言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情。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语言应该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这样才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由于我们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我们的语言不仅要有示范性作用,我们的语言还要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及对他们的适时鼓励。诸如“嗯,真不错!”、“好样的!”、“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语言,再加上我们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将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总之,我们老师在语言活动中要学会巧妙运用语言技能,体现出语言的魅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懈的努力,从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力求使自己成为真正适应新时期幼儿教育发展的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