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研学习资料:
“主题墙面”环境创设的实践与发现
实践中,有的班级的主题墙面内容过于简单、片面,浮于表面;有的班级主题含糊不清、结构混乱;而有的班级的主题墙面却一目了然、结构清晰。当你确立了主题后,下一步工作又该如何进行呢?
主题的范围很广,如何将一个主题展开,有序、合理地组织各项与主题相匹配的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开展有效的、多元的主题活动的关键。此时,教师可以依据主题先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教师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理清幼儿零乱的描述、已有经验和急需探究的矛盾和方向,生成清晰的可知可探的主题思路,制订出主题目标,至此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主题活动。并在活动中及时地调控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方法。
例如《探索大自然》的主题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自然景观、自然灾害和自然保护的相关知识,激发探索和揭秘的欲望。
2.留心发现身边环境被破坏和污染的现象,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憧憬和向往美好的未来。
3.爱观察、敢质疑,乐意参与主题活动,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表现。
有了恰当的主题内容、明确的主题目标,接下来教师们应该深入地分析主题内涵及知识点、合理地分解主题目标,挖掘主题、展开主题活动的脉络系统、建构活动框架,并依据一定的线索将主题层层展开。以主题为中心加以扩散,将主题分化、放大,生成主题的各个分支,随之产生的就是主题网络,每一个网络分支是下一步学习和共通的方向。它们之间相互包含、有机联系、逐层递进、有效延续。
例如:《探索大自然》的主题网络图:
自然灾害(种类、现象、防治措施)自然景观探索大自然(景色、奇观、保护区“享受自然”照片展) 自然资源(种类、应用生成关系)自然保护(污染源、不良行为、心愿寄语)
只有深入主题、挖掘内容,展开主题网络,才能定位主题方案的切入点,主题活动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围度,便可以顺利而有效地进行了。
在活动中如何保证幼儿全神地投入、持久地关注主题的变化与发展,提高对周围事物、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我们还需注意:
1.网络的内在逻辑性。一味地强调主题活动的知识点、概念化和科学性,幼儿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消极应对。必须将它们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采取问题情境和游戏化形式展开,将刻意要教的知识变成孩子生活之所需,乏味的知识变得富有情趣,幼儿则能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例如:主题《娃娃发明网》的网络分支→
发明历史 (发明故事、中外发明、发明家、我画发明)
发明种类 (按内容分、按大小分、生活中的小发明、家长老师说“电器”的发明)
关于发明---(安徽电视台“金点子行动”、“青少年科技发明大赛”、“专利”申请、“专利”产品展示)
我想发明!(七嘴八舌说发明、“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训练营、我的奇思妙想)
2.充分地挖掘主题的深度和围度。当我们分析目标内涵时,首先要把握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及与本主题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再充分地挖掘主题,确立有一定发展性和挑战性的内容,只是简单地从主题的表层展开,无法有力地推动主题活动的探索进程,无法发挥更大的主题价值,更难有效地提升并拓宽幼儿的经验。例如:主题《军事天地》可以在“兵种、军衔、军服、兵器、军事演习”的基础上扩散“我是一个兵”分支;而主题《京剧艺术》可以在“脸谱艺术、唱腔艺术、表演艺术”之外拓宽引发新分支“其它戏曲文化”。
三、呈现——灵活调整和创新多种形式表现主题,优化主题墙面,使主题活动更具感召力和延续性。
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班级主题墙面陈列的大多是照片、图片或孩子的绘画作品,表现手法单一;有的班级墙面张贴得零散、稀疏,有的却堆积得琳琅满目,缺乏整体布局能力。
主题活动紧然有序地开展,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所想、所知和所为如何得以真实、形象地记录、再现,这就是我们创设主题墙面环境的原因所在。墙饰可以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产生、发展、完善。此时的教师要具备的是整体布局和调控能力,工作重点将转移到合理地运用室内外空间、分配每一块墙面、安排不同的主题内容、设计独特的版块形式、图片资料疏密合理的排序排版艺术等等方面。
墙面主题呈现是幼儿围绕选定的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序地思考、整理、表达经验和创造表现的平台,张扬的是主题活动的历程。每一块墙面展示的主题的某一分支,各墙面之间或是某一内容的发展和深化,或在不同的内容上内在联系,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墙面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外部条件,切不能将图片、作品简单堆砌,“死板板”的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激活才能支持幼儿内部的向心力和学习过程。墙面一旦被激活,才能充分地作用于幼儿、家长和教师。我们认为“空间是有限的,创意是无限的;墙面是固定的,内容是流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应用是巧妙的。”
1.图片资料、幼儿作品的排版。教师在进行墙面排版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情趣和视野,创造富有童趣化、艺术化、形象化的墙面,突出鲜艳明快的色彩,活泼可爱的造型。可以按主题的内容设计特定的情境在情境中组合、排列。例如主题《爱车e族》的大主题墙面设计的是高速公路全景,各主题分支有序的浑然一体。《探索大自然》则形象地绘制出“地球哭了”的墙面情景,幼儿制作的“环境污染”的漫画小卡片艺术地排版与四周,自然地融入其间,很是幽默。
2.主题网络图的展示。主题网络可以使主题鲜明突出、主题分支、知识点安排、活动的分配等一目了然,是主题活动发展的轨迹。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原有的思路和幼儿们零乱的描述进行分类并逐个研究,根据主题实施情况,结合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再生成新分支,逐步形成完整的主题网络图。纯文字的网络图缺乏童趣和艺术性,图画式、图文并茂式的运用可以被幼儿接受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依寻主题活动自主性、开放性的特点,让孩子参与探索、张贴的过程,体验满足与快乐,从中得到“我的环境我布置”的主观意识。更解决了幼儿对主题网络图的漠然,发挥其真实的作用。例如:主题《探索大自然》将网络图设计成大树,分支内容写在了树叶上,子分支内容写在了小水珠上,与主题浑为一体。
3.幼儿在活动中思想和话语的记录。墙面上完完全全以图片资料和幼儿作品来装饰,不能淋漓尽致地反映整个主题活动的过程,这就需要在装饰墙面时积累多方面的资源,避免教师将主题活动一个人“蒙在鼓里”。我们可以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包括:各主题分支的知识点、孩子们的疑问、活动中的趣闻笑话、孩子们异想天开的遐想等等采用文字的形式由教师或父母做些记录融入墙面中,图文并茂使主题活动清晰释然,墙面也富有童趣,“有看头!”。例如:主题《探索大自然》在墙面上安排了三个小版块“你知道吗?”、“可别笑掉牙”和“我们的心愿”,集中将幼儿的主题发现、童言稚语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用文字作了详尽的记录。
4.改革、创新不同的形式呈现:说到底幼儿的绘画作品、图片、照片资料是表现主题墙面最基本的手段之一,但如何让这些内容的呈现不落入俗套,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呢?这需要教师们的独特创意,巧妙设计。在《探索大自然》的主题活动中,同样是幼儿以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环保行为,如果知识简单地绘画剪贴肯定过于平常,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倡议活动,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在一张长卷上绘画、签名,并附上海报宣传、激励更多的人携起手来保护大自然;主题《娃娃发明网》将一面大主题墙设计成一个“网页”,形象地赋予童趣的域名和网址({域名已经过期}),主题网络图在网页中被设计成“网站地图”,部分网络分支以“页面版块”的形式展示,耳目一新、别具一格。
多种形式的组合排列和灵活创新为主题墙面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幼儿为主题墙面装饰和创作的兴趣和信心,继逐个主题墙面推出后,他们有了更多的注目、欣赏、关注和话题,在整个主题氛围中幼儿自由地思维,自主地探究,感受到的是自己的努力和成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选择主题、挖掘内容、将主题内容融于“墙面环境”呈现出来,“主题墙面”因丰富充实、直观形象、极具操作性和可阅性而多姿多彩,真正实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合作探究、共同建构”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华盛顿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我引用至此正是反映了“主题墙面”环境创设的意义和作用。
从丰富多彩的主题墙面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习对幼儿来说是积累、创造和享受,孩子们主动参与主题墙的制作中、积极创造、求异表现,与同伴、家长和教师共享成功的快乐;对于教师来说“主题墙面”环境创设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智慧的过程,她们钻研主题,深入地领会内容和目标,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特长参与到主题活动中,独具匠心地构思、调配、营造室、内外整体墙面的主题气氛,在不断地组织、策划、实践主题墙面的过程中自身敏锐的感知力、统筹的整体布局能力、创新能力和驾驭协调能力得到施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