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只猴子,只有皮球那么高,大家都笑他:“真小,真小,小不点儿。”小猴子不信自己是最小的,他决心到外面去看看……
小猴子走呀走呀,可是路边的小草都超过他的鼻尖儿,小猴子有点失望了……突然,它看到一个红红的东西静静地躺在路边,小猴子高兴地跳起来了:“找到了,找到了,终于找到比我小的东西了。”它跑过去把红红的东西捡起来,想去给嘲笑他的同伴看。这时,一只小猫走来,它东看看,西望望,看见小猴,着急地问:“小猴小猴,你看见我的纽扣吗?小小的,红红的……!”“是这个吗?”小猴把手中的东西递给小猫看,小猫高兴地说:“是的是的,谢谢你小猴,帮我找到了它。如果没有了这颗纽扣,我的衣服就不漂亮了。小猴,你真好。”说完,小猫走了。
这时,小猴的心里没有那么失落了,它继续往前走。小猴走到一个菜园,看见一位农民伯伯正在播种,看着农民伯伯手中的菜籽,小猴直拍手说:“哈哈,它们那么多在一起,还没有我大。”农民伯伯看了小猴一眼,不急不忙地说:“你不要小瞧它们,你看看旁边绿绿的蔬菜,紫紫的茄子,橙橙的胡萝卜,还有那么多的蔬菜,都是由这些小小的种子慢慢长成的。这些蔬菜的营养可好啦!”这时,一阵风吹过,把农民伯伯的帽子吹到了旁边的大树上,“我的帽子,我的帽子。”农民伯伯在大树下焦急的叫着。“别着急,别着急,我来帮你。”小猴一骨碌儿爬上树,帮助农民伯伯把帽子拿了下来。“谢谢你,小猴,你真棒!”农民伯伯接过帽子,对小猴说。
小猴心里乐开了花,他决定不再去寻找比它小的东西了,因为它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管你是大还是小,只要你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别人,那么,你将会变得很大!
设计意图:
《不小点儿》,从题目上来看,这个故事的重点应该突出“不小”,如何让幼儿来理解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字呢?因此,我以“小猴子去寻找比自己小的东西”为线索,一颗纽扣,虽然小,但是在小猫的眼中却是重要,因为他的衣服少了这颗小小的纽扣就不漂亮了;种子很小,可是在农民伯伯的心中,他们却是“很大”,因为有营养的蔬菜都是有种子长成的。小猴子发现小物体也有它们自己的价值,并且在寻找的过程中,小猴通过“帮小猫找到纽扣,帮农民伯伯从树上拿下帽子”这两件事情中找到自己了的价值所在,体现了“人小,价值大”。本故事我把它放在大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班幼儿即将上小学,通过本故事的学习,让幼儿明白:虽然自己人小,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只要你能充分发挥,就能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