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孩子已经具备明显的性别意识,他们能从自己的外部特征、发型、穿着以及所喜爱的玩具中体会到自己与他人的性别差异。但是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大班的孩子在自由活动时常出现男孩与男孩玩,女孩与女孩玩,很少有异性混合玩,到了高班这个现象似乎愈加明显。学龄前儿童已经具备明显的性别意识,他们能从自己的外部特征、发型、穿着以及所喜爱的玩具中体会着自己与他人的性别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环境、成人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常能发现孩子之间存在着同伴群体活动中的性别排斥现象。因此,我从孩子们的交往现象入手,以关注异性同伴为切入口,设计了这样一次社会化认知活动,目的在于使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尊重、认同自己和他人的性别,形成合理的、符合性别特征的优秀品质,并尝试通过AB选择、辩论擂台、交往等环节帮助孩子从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学会互相欣赏,从而促进其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在活动中我发现,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在活动中许多孩子都能按自身的意愿来选择观点,并能真实地阐述自己的理由。我所给予孩子的辩论场景是比较幼化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辩论意识,从而达到让幼儿主动地维护自己的观点,并为之对反方提出质疑。在幼儿的阐述中我还发现他们已经具备了许多的生活经验,能区分由于性别不同而产生的多方面的差异和特长。
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自己不足的地方:
1、在辩论过程中,小朋友认识到各人有各人的用处,大家在生活中要友好相处,协调处事。但在引导中我的干预太多,限制了幼儿大胆自主地参与辩论的积极性。
2、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只在于表面,因此不能深入地概括不同性别的社会价值观,在这一层次面上我引导的还不够。
3、第三环节是对辩论话题的提升,但因为我引导不当,这个环节的效果并不如自己在活动前所设想的效果好。
2012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