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特色教育>>民间美术>>文章内容
文献学习: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内容的开发与利用
发布时间:2013-10-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内容摘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从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理念出发,在黑龙江省众多民间美术形式中挖掘、筛选、整理出能被幼儿所接受和喜爱的教育内容已成为黑龙江省全面实施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在分析黑龙江省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开发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的地域特点和民间美术形式,提出从四个方面开发适宜黑龙江省幼儿园开展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

 【关键词】民间美术  幼儿教育  开发  活动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可见,在世界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利用健康、优秀、向上,贴近幼儿的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教育,是实现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一、黑龙江省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的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增加了一些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优秀的民间故事、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方面的内容,但对于幼儿的民间美术教育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关民间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较少,且比较零散,现行的黑龙江省省编幼儿园教材《艺术》中可供幼儿园借鉴的资料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幼儿对本地区民间美术知识的积累几乎为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虽然能结合民间美术有关内容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但教育内容缺乏地域性、系统性、全面性和连贯性,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弘扬应从学前教育开始渗透和普及,所以,幼教工作者很有必要进行专门教育内容的开发,以促进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在幼儿园活动中的顺利实施。

二、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内容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的一日生活皆教育,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教育的良好契机,并不是所有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都适合以专门性的教育活动为组织形式,因此,在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民间美术活动内容时,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育规律,综合考虑时代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期望和要求,以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与教师的经验、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利用状况,开发对幼儿全面发展有意义和价值、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

实施民间美术教育应重点开发和利用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开发和利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

民间美术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全面素质的载体之一。幼儿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应以“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为立足点,关注民间美术的文化视角,重视选择幼儿通过活动可感知和体认的民间美术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欣赏民间美术的丰富和优美,体验并认同民间美术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育幼儿的民族情感以及对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开发和利用优秀的、健康向上的、正面反映现实的、通俗易懂的民间美术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教育,让幼儿从小接触经典的民间美术作品和表现形式,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渗透民族文化的教育内容,并通过各种活动将本土文化融入到幼儿性格与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有文化根基的社会人。所以,民间美术教育内容的开发应以尊重幼儿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筛选符合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对幼儿的发展有正向影响的、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作为幼儿民间美术教育内容。

2.开发和利用符合幼儿兴趣,能调动幼儿积极参与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内在驱动力,选取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兴趣,以此调动幼儿参与民间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从幼儿的天性看民间美术教育,民间美术教育是他们的一种游戏性活动。民间美术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民间美术和游戏的共同本性,民间美术教育能满足幼儿视游戏为生命的心理需求。此外,民间美术创作的原始性特点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点,其好看、好玩、好学的基本特点与幼儿的生理、心理及学习特点是相通的。因此,当幼儿与民间美术零距离接触后,他们容易接纳、喜欢民间美术,会对民间美术产生一种自发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而这种积极的情感态度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主动追求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所以,在选择民间美术教育内容时,应注意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认真思考“幼儿对哪些民间美术形式感兴趣”“如何调动与激励幼儿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等问题,将符合幼儿天性、与幼儿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作为选择教育内容和设计活动首先考虑的要素。

3.开发和利用利于幼儿操作、方便幼儿在活动中获取行动经验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

幼儿参与美术领域的活动,在与材料和同伴的互动中获得主动、有效的学习。民间美术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生活化以及民间美术材料工具的可操作性、便利性、直观性恰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在活动过程中自由创造。幼儿不拘一格的思维模式以及创作的随意性会使得活动过程变得更加愉快、有趣、轻松。与此同时,幼儿在参与剪纸、撕纸、泥塑、粘贴、扎染、编织等民间美术活动的过程也正是促进幼儿手、眼、脑并用的心理操作和实践操作过程,他们的身体机能可以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发展,进一步提高手指的操控性、灵活性和精确性,达到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面对众多的教育内容,筛选时要系统全面地分析活动的内容“能否激发幼儿与之互动的欲望,让幼儿动起来”“能否提供幼儿操作的自由空间,便于幼儿的探索性学习”“能否灵活采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加强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协同合作”。支持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和充分体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其创新意识是选择民间美术教育内容的重要依据。在美术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所提供的创作工具和材料都应是幼儿熟知的、可“随手拈来”的自然物质,引导幼儿利用纸片、泥巴、面团、草叶、树皮、石头、果壳,通过剪、叠、扎、画、捏、刻、缝、塑、染等组合技巧,创造出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

4.开发和利用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美术形式,不同地区的民间美术具有各自不同的造型特点、制作工艺,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象征意义。所以,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在幼儿绘画、手工、欣赏三大领域活动之中体现出的教育价值也是不同的,绘画领域中,由于幼儿受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绘画创作中往往把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张,大胆地进行想象和创造,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外在世界的理解与认识,幼儿绘画所表现出来的“纯真”“自然”“稚拙”的美感与地方农民画画家借物抒情,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化表现相一致。手工领域中,龙江剪纸在造型表现上趋向完形化、单一化、程式化特点,作品中常见的艺术化、情趣化了的“娃娃体”“嬷嬷人”形象,符合幼儿依靠视觉上的直接感知,用简单化、符号化的图形代表事物,表达自己意图的审美习性。

幼儿阶段的民间美术教育应是启蒙性教育,所选取的民间美术内容应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感知物象的形象性、情感性、迁移性的规律,且具有本土性、代表性、经典性的特点。黑龙江省特有的鱼皮画、桦树皮画、年画、印染、皮影、彩灯、黑陶、木偶、草编等美术形式,在构思立意、造型色彩、制作工艺上皆适合引入幼儿园美术教育之中。

民间美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根基性文化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黑龙江省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开发幼儿的全脑功能和创造力,而且有助于幼儿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的激发,有助于幼儿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把握和自身完满人格的塑造,对其终身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民间美术要真正成为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有赖于幼教工作者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深入生活,进行形式多样的调查与收集,在众多教育内容中精选、提炼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反映民族文化精髓、适宜幼儿园开展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并将这些民间美术教育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幼儿的一日生活整合起来,探索出幼儿素质教育与民间美术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幼儿创设一个接触民间美术的平台,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本民族、本地区的民间美术,更好地体验和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

(注:本文系2010年度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项目名称: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对幼儿艺术教育渗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0b0462010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扶持共建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对幼儿教育的渗透研究,项目编号:10e045

参考文献:

[1]黄任远.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高卉民.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美术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4]王冰.美术与幼儿美术教育[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7.

[5]孙运来.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造型艺术[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6]赵玉兰,蔺江莉,张赤华等.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