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特色教育>>民间美术>>文章内容
文献学习:幼儿民间美术欣赏教育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3-10-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中国的文化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民间美术教育是“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系统工程研究”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它产于自然,内容丰富多彩。在幼儿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活动,是为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情感和审美能力。使幼儿在现代文化的氛围中逐渐吸取民间文化的精髓,扩大幼儿的眼界,尤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间美术的创造技艺,没有专门的学校训练,它是以家庭的个体方式传承、沿袭,工具材料简单易找,创造时既有沿袭下来的,又可自由想象。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点、造型、色彩和发展规律。民间美术活动是幼儿喜爱的艺术活动,其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而且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年龄特征。这两年,我们幼儿园进行了幼儿民间美术教育欣赏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美术欣赏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缺乏单独的欣赏课程,而美术欣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幼儿的艺术学习。民间艺术作品因其原发性、恒久的主题,功利的色彩极易为幼儿所接受。通过民间美术欣赏,可以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在欣赏那些美不胜收、目不暇接、乡土味极浓的民间美术作品同时,幼儿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培养了审美情趣。美的作品能够深深吸引每个幼儿,使他们在羡慕、赞叹之余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充分感受美的过程中萌发表现美的愿望。

民间美术欣赏教育的目标:

1、通过民间美术欣赏教育,让幼儿初步了解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让幼儿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形成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概念,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幼儿民间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

民间美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我们在教学时,应选取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典型、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若按它们在社会作用和价值上的侧重不同,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1、有实用价值的民间工艺作品。

民间服饰:

作为社会文化基本要素,以日常生活用品的形态,体现民族文化的积累,升华和多姿多彩,与服饰有关的民间美术作品,如我们崇明的土布,包括蜡染、绞染、扎染等印染工艺。在成衣过程中的拼布、镶边、扣绊,刺绣等亦显示局部装饰美。

床上用品;

我们崇明的大开门床、小开门床、暖床上的床单、枕头、枕套、竹席、帐钩、帐眼等,由我们崇明地区的多种民间工艺品组成,包括染织、编织、金属工艺等。

日用器皿:

包括木制品、陶瓷制品、竹制品、草制品和纸制品等。

2 、以精神因素为主的民间工艺品。

年画:

年画是我国民间过春节、庆丰收、预祝吉祥如意的一种民俗美术品,如《年年有余》、《吉祥如意》、《福娃》等。

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灯花、喜花等。

民间玩具:

民间玩具有泥、木、草、棕、竹、芦、布等类,孩子们平时玩的陀螺、芦哨、竹笛、布偶等。

粘贴作品:

单种材料和多种材料组合的粘贴画,如芦苇粘贴画“小猫钓鱼”、种子粘贴画“鲤鱼跳龙门”、彩米粘贴画“海狮顶球”、围丝粘贴画“大象与小象”等。

风筝:

风筝是社交、教育、运动娱乐、文化艺术交流的物化形式,主要产地有山东潍坊,北京和南通等。我们崇明有蝴蝶风筝、六角风筝等

进行民间美术欣赏教育的策略:

在指导幼儿进行民间美术欣赏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老师、幼儿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育之前,自身应对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进行合理的解释,对艺术的形式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例如,教师必须理解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可能的象征意义,理解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的原理。

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虽然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之前已有对美术作品意义的预期,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老师的这种预期,他们仍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不同的理解,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多的是通过审美体验和领悟进行非语言的信息沟通。

2 、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欣赏面。

教师应适当给幼儿一定的美术欣赏的基础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使他们在美术欣赏中理解作者的用心,帮助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同时给予幼儿充分体验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反复多次地进行感知、体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充分调动和增强幼儿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表述能力。

幼儿学习生活的地方是进行美术欣赏的重要场所,优美的环境可使幼儿受到民间美术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幼儿园的走廊、楼梯的墙面上布置了许多剪纸画、多种材料粘贴画、各种各样的风筝、艺术小伞等。楼梯的转角橱内摆放着姿态各异的民族娃娃,教室里贴者绚丽多彩的京剧脸谱。许多民间艺术作品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优秀向上的人文环境,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观察、想象、追求美。使有限的空间活了起来,让幼儿欣赏到了大量的美术作品,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

3 、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在幼儿进行民间美术作品欣赏时,教师引导他们边体验边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让幼儿通过自己充分的感情体验后,再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这种感受的表达方式是多样性的,如语言的、身体动作的等等。在欣赏“年年有余”时,幼儿会被深深吸引,设想自己就是那个可爱的娃娃,并且会用很多词汇现在的感受,如高兴、快乐、开心等。

由于民间美术自身的特点,使得它可以与民间节日、民间文化、民间音乐、民间习俗相结合,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育。

1)将民间美术欣赏与民间节日相结合

我国有许多民间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来临,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我们就抓住这些有利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元宵节的时候,教室里贴一幅“年年有余”的图画,挂上各种各样的灯笼,和小朋友们一起挂上门笺,欣赏图案精美、色彩绚丽的花灯,提高幼儿对民间色彩的感知力,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2)将民间美术欣赏与民间文学相结合

民间文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童谣、民间童话等,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美德。在幼儿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民间文学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丰富语言知识,了解民间文化。如在欣赏民间想象画“大禹治水”时,教师适当穿插故事,讲述大禹坚忍不拔的精神,深深打动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民族情感。在欣赏风格各异、绘制精美的风筝时,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述风筝的民间传说,介绍风筝谣,加深幼儿对民间美术的理解。

3)将民间美术与民间音乐相结合

音乐是想象力的翅膀,优美的乐曲令人产生激情,在欣赏刺绣“凤穿牡丹”、“丹凤朝阳”、“狮子绣球”等作品时,教师可以为幼儿选取民族乐器琵琶的音乐。在欣赏陶瓷时,选取古筝乐曲。欣赏剪纸时,配以喜洋洋的民乐曲。美好的氛围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幼儿对之产生 浓厚的兴趣,陶冶了情操和心灵。

4)民间美术欣赏与民间习俗相结合

民间美术的内容与形式大多受到民俗活动和民俗心理的制约,这一点在泥塑、年画、剪纸中表现较为突出。在欣赏此类作品时,教师可给幼儿讲一些民俗习惯,让幼儿了解民间艺人通过一些寓意或象征的图形,来表达祈求平安吉祥、多子多福的愿望。如泥塑中的“大阿福”、“光顶娃娃”等,让幼儿体味民间美术的魅力。

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如幻灯、录象、多媒体等。采取适宜的方法,与观察分析、讲解示范、形象比喻等,有力地提高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认为:“儿童对于环境中各种事物的认识一定要亲眼看到,耳朵听到,手接触到,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和性质。”所以我们要重视加强幼儿民间美术欣赏教育,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兴趣,提高其审美情趣。

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成效:实施幼儿美术欣赏教育 提高幼儿欣赏水平

美术欣赏教育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中美好事物,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了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在低幼儿童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有其它活动不可代替的功效,它对开阔儿童的视野,提高儿童的艺术兴趣,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作用。

1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增进了幼儿的理解力

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采用最多的方法便是讲解、分析。在引导幼儿进行有意识的观察之后,老师对作品的形式、要素进行分析和描述,讲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气氛、理念,使幼儿对作品内涵加以理解。

老师在讲解时语言的具体形象,抑扬顿挫,激发了幼儿欣赏的兴趣,提高欣赏的积极性,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作品展开丰富联想。如:在欣赏民间服饰时,老师可以请幼儿闭上眼睛,把自己假想为穿着民间服装的人,然后跟着老师说的话展开想象,小朋友们都穿着美丽的民间服装在音乐的伴奏下唱歌跳舞,通过这样的感受,幼儿可以较快地进入角色,从而较快地理解作品。

2、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提问加深幼儿对作品的鉴赏力。

幼儿对抽象作品所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他们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直觉感受和把握,他们就作品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表现性方面所展开的丰富想象,很多时候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他们欣赏活动中常常会感受到一些教师没有感受到的东西,说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话语。此时,老师能够充分尊重幼儿的见解,保护孩子们的想象萌芽,提高了他们的鉴赏力。如:在欣赏民间剪纸作品时,老师适时地引导幼儿将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请伙伴们一起讨论。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得出画的名称,从而实现作品与欣赏融洽,加深幼儿对作品的鉴赏力。

3、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提高了幼儿表现能力。

开展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比较欣赏;同题材不同表现水平的比较欣赏,使幼儿在感受和感性选择的同时,老师给予色彩、形状、以及对称、均衡、重复变化等形式美和寓意美理性点拨。

如:同是表现动物,粘贴制作的动物立体感及强,色彩艳丽而明亮,生动形象。卷纸的作品轮廓明确、直白;而剪纸的作品比较精细色彩单一,形状对称。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不仅学到了一些浅显的色彩知识以及施色技能,发展了他们的色彩潜能,而且也感受到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